科学家的精神气质

2022-05-05 14:2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家的精神气质》,欢迎阅读!
科学家,气质,精神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

默顿于1938年以《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也是科学社会学的开山之作。同一年,他发表了著名的《科学与社会秩序》一文,针对当时科学科学家在纳粹德国的境遇,指出科学正受到非理性的威胁。比如,为了维护民族和种族的“纯洁性”,所有不符合雅利安种族的“政治条件”的科学家被赶出大学和研究所;科学研究的自主性也因国家的压力而丧失。有鉴于此,默顿提出,科学不能成为神学、经济或国家的婢女。

在此基础上,默顿于1942年发表了“民主秩序下的科学技术”一文(收入《科学社会学》一书时题目改为《科学的规范结构》),进一步强调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这篇论文的划时代意义在于提出了科学家应该遵循的四项规范(或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精神气质”),包括普遍性,即科学的评判标准是事先确定的,不受非科学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共有性,认科学发现是科学家合作的产物,科学共同体所有;无私利性,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推科学发展,而不是获取个人私利;最后,有理性的怀疑性,科学家要敢于对科学发现提出质疑。当然,默顿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虽然科学家的行为应受此规范的约束,但并不能排除违背这些原则的行为的发生。

在《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科学家的行为类型》、《科学家的矛盾心理》等论文中,默顿提到了违反上述规范的行为,包括伪造数据、剽窃、自我吹嘘、否定对手等;有的科学家选择放弃对科学的创造性的追求,转而从事教学和管理,甚至彻底离开科学研究。默顿认为,科学作伪,与研究领域的热门与否、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多少有关。除了科学家的素养、心理和道德,科学体制本身也要为舞弊行为负责。比如,科学所崇尚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会使某些人去“创造”某种耸人听闻的发现。科学发现所带来的荣誉和成功,也会驱使某些人铤而走险。再就是科学竞争的压力,使得某些科学家关注对手是否会超越自己而得到承认,并为了战胜对手而不择手段。

如果科学仅仅崇尚新颖性和独创性,科学家也许会更注重对科学优先权的承认。其实,科学还有其另一方面的功能,那就是对科学前辈的尊重和自我谦卑,用牛顿的话来说,“如果我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科学家的谦卑还体现在他们知道个人的局限和科学知识的局限。但是,默顿认为,体制化的科学在强调独创性——科学家因最先取得发现(优先权)而得到承认——的同时,又认同谦卑性,即科学家个人在历史上是渺小的。这两种价值观其实是互相冲突。因独创性而争夺优先权并不是谦卑的行为,而否认他人的优先权并不是对独创性的肯定。结果,科学家会觉得无所适从。 科学的奖励和评价

科学的普遍性规范出发,默顿和他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以他本人1957在美国社会学会年会上所作的主席报告“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为发轫。

体制化的科学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对那些遵循其规范的科学家的奖励体系。首先,科学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定理、定律、假设,如虎克定律、普朗克常数等。推而广之,科学家的名字甚至是时代的象征,如达尔文时代等。而创立某一领域的科学家会被冠以“某某学科之父”;当然,科学史也容得下多个“之父”,如波义耳无疑是“化学之父”,但这并不妨碍普利斯特利成为“气体化学之父”、拉瓦锡成为“现代化学之父”、吉布斯成为“物理化学






之父”等。某一领域的某个分支也可以以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于是有了欧几里德几何等。诺贝尔奖也许是近百年来对科学成就的最引人注目和奖金最高的褒奖。与此相关的还有以其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奖项,再就是诸如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科学院院士之类的荣誉头衔。科学家甚至会被封侯授爵。科学史上那些最先取得发现的人迟早会得到承认。

但同时,科学史上也不乏争夺科学发现优先权的例子,从牛顿与莱布尼茨谁先发明微积分,到圣西蒙和孔德谁是社会学之父。而这些频繁、尖锐有时甚至是丑陋的争论,实际上成科学家之间社会关系的一部分。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的争论由何而起?

一般的解释是,科学家也是人,需要实现自我满足。不少科学家因看中科学的名声而选择以此为职业。那些谦卑的科学家却热衷于争夺优先权,光用自我并不能完全解释。在默顿看来,这又与体制化的科学规范有关。科学崇尚新颖性和独创性的规范会给科学家造成压力,使得那些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与世无争的科学家会一反常态。如果科学像其他社会体制一样,承认发现,科学家的自我兴趣和道德约束便各司其职,而发现也属于科学共同体所有。问题是承认和名誉成了科学家工作出色的象征和奖励。更有甚者,争夺科学发现优先权甚至成了国家行为,比如法国和美国就曾因AIDS病毒发现的优先权而吵得不可开交。而这一切都违反了科学的无私利性规范。 科学评价与“马太效应”

科学社会学》的最后一个部分“科学的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自然要数科学励中的“马太效应”》一文。所谓“马太效应”,在这里指的是著名科学家所获得的荣誉往往会使人们容易夸大他们对科学的实际贡献。默顿认为,“马太效应”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家合作研究或默默无闻者与著名科学家同时提出新见解,前者可以借后者的影响使发现更容易被科学共同体接受,这里,“马太效应”违反了科学的普遍性规范。更有甚者,小人物的贡献往往会被淹没,而如果著名科学家的观点有错误,由于其地位,一般很难被推翻。笔者以为,去年中国爆发SARS期间,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身份多少阻碍了其他科学家对他的“衣原体”理论的挑战。

当《科学社会学》一书于1973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显学,默顿学派在哥伦比亚大学可谓是人才济济,除了默顿、朱克曼之外还有巴伯和默顿的学生乔纳森·科尔〖Jonathan RCole〗,默顿的另一个学生、科尔的哥哥斯蒂文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遥相呼应。进入20世纪80年代,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从欧洲大陆崛起,默顿学派受到了批评而逐渐边缘化。SSK打开了科学研究的“黑箱”,把一切科学知识都看成是社会建构的结果。但是,笔者认为,默顿学派对科学家和科学体制的研究,SSK科学发现过程的探讨,可以互相补充。这恐怕也是SSK在中国引起关注的同时,顿的《科学社会学》仍然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原因。

摘自: RK.默顿(美)著,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9d49dbd15abe23482f4d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