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跨考考研如何准备?」

2022-04-08 14:2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年跨考考研如何准备?」》,欢迎阅读!
考研,准备,如何,2017

07年跨考考研如何准备?

近几年,跨专业考研的队伍愈发壮大,许多考生不仅跨相关专业,甚至还有人进行文理科间的“大转行”。 跨专业报考的难度系数在考研中是最大的,既有“满盘皆输”的危险,也可能会带来出奇制胜的效果。那么,017年跨考考研如何准备?如何对跨专业考研的情势进行冷静的分析,并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



①盲目跨专业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某考生3年换了3个专业,均无功而返。像小刘这样赶场式跨专业考研的并非个别现象。她的动机也是考研中最忌讳的心态:投机和盲动。在没有任何知识积淀的情况下,盲目换专业只会浪费精力和时间。 分析目前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大体有以下三种:

第一,为了谋个好职业。所跨专业是热门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第二,为了混个硕士文凭。所跨专业竞争小,门槛低,容易录取; 第三,为了摆脱现有的专业背景,所跨专业是自身兴趣所在。

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本科专业不感兴趣或是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想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专业。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很多过来人都认为,跨专业考研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兴趣、有能力。 ②盲目跨专业考上以后也不轻松

盲目跨专业不仅学习困难而且就业也困难,有些跨专业学生还在专业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 “水土不服”、“消化不良”。因为进入研究生阶段,起点就已经非常高,学生必须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所以跨专业的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研究生考试虽然 通过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暴露了“硬伤”———项目做不了,编程编不出,写科研论文不熟悉学术话语、缺乏创新思维……

跨专业报考有风险,这需要考生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同时需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 ,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也许结果不能于付出成比例关系。只要你对所选的专业有兴趣并坚信自己能够为之付出,我相信有志者事尽成,你一定可以品尝到成功的 甘甜,但是绝不要为了好找工作或者好考等原因,轻易的盲目的转换专业。下面我谈谈哪些学科欢迎考生跨专业报考。 ③哪些学科欢迎考生跨专业报考


目前,我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考生跨专业报考均无明确限制,某些交叉学科还十分欢迎 考生跨专业报考。像新闻传播、社会学、信息管理学、生物信息工程等综合性较强的专业,目的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所以导师也愿意要不同专业的考生。新闻学是 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型学科,培养的人才工作后可能会涉及各个领域。经济、法律等专业的学生转学新闻以后,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日后进行经济、法律等新 闻报道时,他们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做支撑,更能够驾轻就熟。

清华大学化学系一位博士生导师认为,现在的化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了,有很多 新兴的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比如微电子化学物理化学等应用型学科,都需要各个专业的合作才能有研究成果。“像材料、物理生物等专业的同学转专业考到 我们系,就可以在学术上给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填补研究上的一些空白。若让本专业的同学去补修外系考生几年才积累的知识,来完成科研项目,可能性是非常小 的。” 所以有些交叉学科欢迎跨专业报考的同学。

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纯理论性专业或者特别“专”的专业就不大喜欢招跨专业的考生。因为本学科专业性很强,需要特别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除非你有很高的天资,笔试可能会通过,但进来以后的发展前途还是非常有限的。以后接触钢结构实际工程会遇到多方面的困难。” ④跨专业考研如何准备

跨专业考研变数大,无定规,但就大体而言,报考还是有原则和规律可循的。

就考生而言,自学能力是跨专业的必备素质。其次,就是要有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能够较快地投入新的专业学习并熟练掌握其学习方法。再次,就是要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因为在短时间内消化所考专业的内容,理解比记忆、应试更重要。

就报考科目而言,学问就更多了。第一,跨专业占有优势的学科一般是数学和外语,因为 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全国统考中就占了“便宜”。而且,理工类各门专业基础课都与数学相关,学好了数学,转经济、自动化、计算机就具有“比较优势”,基 础也比较扎实。第二,相对而言,考生比较认同的规则是“理转文易,文转理难”。纯文科如历史、中文等专业更侧重于感性认识,所有专业都可尝试报考。但是文 转理就不同了,高等数学就是第一个大门槛。所以,文科转理工科要慎行。

另外,转专业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最安全的 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电器转电子,自动控制转电信,机械转力学,木建筑转水利工程等。总 而言之,最好能够在报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如果不是自身实力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另外,跨专业考研也要“投石问路”,就是说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有的学校和 院系欢迎鼓励外专业报考。另外,在查看招生简章时,也要细读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比如新闻学专业,有的导师研究中西比较,就特别欢迎外语系学生报考,因为 这样在科研中就能够翻译一手的外文资料;有的导师研究方向是中国新闻史,就更愿意要历史、古典文学专业的考生。有的生物学导师做的项目涉及生物芯片制作, 所以对于应用型的计算机专业考生也不排斥。

考生切莫抱有“混水摸鱼”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据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介绍,有些考生报考文物古籍这一冷门专业,并通过了笔试,但一到复试时,导师问他看了几本古典文献,考生立即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如果确定了报考志愿,复习时除了要吃透书本外,还要从以前的学科中转换过来,重新培 养并习惯于本专业的思维方式。同时学会利用学术话语,熟练把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不能只浮于皮毛,不解精髓。复习也要得“要领”。如果条件允许,可到报考 学校旁听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借阅课堂笔记;查看学术期刊,了解该领域的热点、焦点、新课题等。


同时,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也很重要。由于考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制订计划时就需要从长计议,要先入门,再循序渐进。复习时不能忽略了自己的优势专业,很多同学由于只注重专业课复习,结果恰恰是让自己擅长英语拖了“后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ad8206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