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粤西年例

2023-03-26 21:0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粤西年例》,欢迎阅读!
粤西

浅谈粤西民俗--年例

摘要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们的衣食住行也因为地域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了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在粤西地区,每年自正月始到二月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年例,甚至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亲朋好友近邻会在那一天相聚在一起,享盛宴,看木偶戏,赏飘色,观舞狮。种种庆祝活动非常热闹。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当地人迁居异地,尤其是在较偏远的农村,这种风俗的规模已经小了很多,仪式较以前也简化了不少。另外,人们利用年例大摆酒席,造成攀比,浪费风气盛行,使其逐渐失去了本身所承载的乡土文化韵味,应该如何正确引导这一民俗传承发扬下去,是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年例 粤西 高州 民俗 起源 仪式 传承 1 年例的起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环境也会孕育出不同的地区文化。我的家乡是粤西的茂名高州市,从孩提时代就亲眼见识过许多有趣的民俗仪式,其中最盛大的莫过于年例了。光绪 《高州府志》 卷六“风俗十二”篇记载: “自十二月到是月 ( 农历二月)乡人傩, 沿门逐鬼, 唱土歌, 谓之年例。或官绅礼服迎神, 壮者赤帻朱蓝其面,衣偏裻之衣, 执戈扬盾, 索厉鬼而大驱之, 于古礼为近。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社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 以祈风调雨顺, 丰人寿, 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其实,我们现代人过的年例和上面古人的描述已出现一定的差异。而《茂名市志》中也有记载: “从正月初二起到正月底止,茂名乡村陆续过‘年例节’, 一般一个村为同一天, 少数两天, 以元宵前后的居多, 个别村庄在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 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 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其能, 尽献于众。‘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 周围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 客人登, 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招呼茶饭。”相比这下,这是比较契合现代人过年例的方式。“年例活动在包括茂名市、湛江市、阳江市、云浮市、肇庆市等广大粤西地区中盛行,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在茂名市管辖的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等地区,湛江的吴川和廉江也比较流行。[1]面的文献大致解释了我们对年例的定义,举办的时间,盛行的地区和庆祝方式。我印象中只有粤西地区比较注重这个节日,那为什么其他地方没有呢?我们当地有种说法,认为这和纪念冼夫人有关。“冼太夫人名冼英,南朝末、隋朝初,岭南理族的女首领,后嫁南朝梁高凉太守冯宝,积极助陈统一岭南。由于她在百越族废除了奴隶制,推行封建礼制,使政令得行,引进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使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2]周恩来总理曾在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上把冼夫人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可见冼夫人在当时对维护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当地人在冼夫人去世后,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绩,建立了许多冼太庙给予供奉。至今在高州市及其下属乡镇还可以看见不少保存良好的大大小小的冼太庙。每到“冼太诞”的时候,人们会从四面八方相聚在一起祭拜冼太,抬着冼太雕像游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年例是来源于驱鬼节。吴汉林认为,“从文化视角看,所有民俗节日都是为了祈福致祥,从内容和形式去区分,大抵可分作感恩怀德、和乐欢庆和驱邪逐恶三大类。粤西各地的年例节实属驱邪逐恶这类,即驱鬼节。[3]尽管如此,就我一直以来的观察,


我觉得现在的年例风俗和这个来源联系不是很密切。总的来说,年例作为一个粤西流传已久的特色民俗,背后承载的都是人们对为这片土地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冼太夫人的崇敬之情,或是寄托风调雨顺,亲人能够远离灾难和疾病,快乐安康地生活的美好愿望。 2 年例的主要庆祝形式

对于每个高州乃至粤西的小孩子来说,一年中最开心的时间都在春节里,因为他们不仅可以收到长辈们的利是,还可以到各处去串门看年例。 2.1 游神

不同地方的年例日期会有所不同。以高州市区为例,年例的日期一般以街道为单位区分,但无论是哪一条街道的年例,游神都是重头戏。居住在同一条街的人会提前几天开始准备游神仪式需要的东西。不同地方的游神时候也会有所差异,的会从白天一直持续到晚上。根据我的观察,年例那天各家各户会很早起床杀鸡备酒,准备“摆蘸”。几十户人家的祭祀桌并列摆在一条街上,男女老少烧香祭拜,鞭炮轰鸣,烟雾缭绕,显得很热闹壮观。到了晚上就是游神的高潮部分,走在队伍前面的一般是敲锣打鼓的,接着是扛庙旗的,队伍中间是几个人扛着的冼太,观音等神仙的雕像,走在队伍最后的通常是一些好奇的小孩子,兴奋地提着灯笼,和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起向前走。而光绪 《高州府志》 卷六“风俗十二”篇里也对此事有记载: “二月祭社, 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 民间多建平安醮, 设蔗酒于门, 巫者拥神疾趋, 以次祷祀、掷珓、悬朱符而去。[4]

2.2 舞狮

在南方的众多节日中都少不了舞狮的存在,同样,年例中的舞狮也是非常活跃热闹的。许多家庭为了迎合整条街的气氛,会打开自家一楼的大门,摆出各种各样的果品,等待舞狮挨家挨户地送祝福。舞狮队伍在每一家的声声鞭炮中前进,人也会在表演完后送上红包讨个好彩头。 2.3 飘色

根据姚雪兰的描述,“飘色是戏剧人物造型的一种独特形式,是戏剧、杂技和装饰艺术的综合体,它产生于晚清,成熟于民国至解放初期,在粤西各地区中都比较常,其中以信宜镇隆飘色、吴川飘色最为出名。飘色巡游,是乡间节庆上最精彩的节目之一。大多是由一些四五岁到十三四岁的孩子扮演各种各样的人物造型,立在竹架、木架或铁架上,由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飘然欲飞。[5]高州离信宜比较近,有时候会邀请信宜的飘色表演队来给民众表演,场面很是壮观。我刚见识的时候,很为那些高高地“飘”在上面的孩子担心,因为他们仅仅有一根柱子支撑,飘色队伍也会不停地往前移动,非常考验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另外,听说由于化妆定型需要花费很多功夫,那些孩子可能需要在上面连续呆上七八个小时。为了给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可谓花尽了心血。 2.4宴客

庆祝节日,人们除了大饱眼福之外,享受美食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轮到哪一家人做年例,他们就会邀请自己的亲戚,朋友和邻居,聚在一起,做上几道拿手菜,一起分享食物带来的满足。“粤西吃年例很有讲究,上菜的顺序也有讲究,第一道肯定是白切鸡。吃它的时候需要佐料是生姜、沙姜、蒜头、芝麻以及油盐,另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上芜茜这个香菜。这道菜上席的时候是基本按照活鸡的样子摆在盘子里,这道菜做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客人对整桌菜的看法,这道白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e13ab828ea81c758f578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