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视新闻采写》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随笔

2022-12-15 14:3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电视新闻采写》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随笔》,欢迎阅读!
读后感,采写,随笔,电视,最新



《电视新闻采写》读后感1200

这周我读了一本书《电视新闻采写》这本书紧紧抓住电视的媒介特性,在遵循新闻采写的共性规律基础上,特别强调电视新闻采写的个性要求。这本书把电视新闻采写视作了一个完整的过程,讲述的是整个电视新闻采写的过程。电视新闻写作的思维——要知道电视新闻的声画传播特点,有正确的电视新闻写作思维方式,是把握电视新闻写作规律和顺利进行电视新闻写作的前提。第一,电视声画元素分为两大类: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另外,音乐音响声也参与了叙事的运作:它们在节目中可以起到渲染情绪和连接画面转场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二,理解声画关系:声画是一体的。

1、生画合一。它的特点在于声音和画面是同步发生,同时发展和同时结束的,视听是高度统一的。这样观众就“既能观其形又能闻其声”,这样的组合方式最可以体现的是电视纪实的本性。在这个情况下,记者要能够将现场有价值的声音和画面真实地记录下来,同期声一定要和现场同期,不然就会降低现场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2、声画对位。它主要体现在声画内在的有机关系。事实上,在电视中,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不可能成为独立的整体的。它们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所在。如果一个人要是想用一个绝对的命题来划定声音与画面的地位,作者说“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第三,电视语言声的二元结构决定了




解说词非完整性倾向。电视新闻的报道额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报道的内容的基本新闻事实的陈述必须用解说来交代,那么它的文字稿相对来说就要完整一些了。为此,作者用《河北辛集郭四烟花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这一新闻事件进行举例,闻五要素基本上全部用解说词进行介绍了。

第四,电视新闻写作:用理性创造感性。如果现在先有了文字稿件再去找画面,就很容易产生对子稿件的依附,那么电视新闻的表现就不容易出彩了。对于电视文本的要求,也就是对电视新闻文稿的文字、语法、结构等具体写作方法的基本要求。首先一定要注意口语化。比如作者就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条新闻是讲某某领导视察某某工地,有一名记者就写“某某从工人手里接过风枪操作起来,顿时风枪轰鸣,混凝土屑四溅,枪声颤碧海”,想必观众如果不看文字,肯定是听不懂这段话到底是在描写什么的。所以说,用词一定要尽可能的简单通俗,要注意语音的清晰,尽量使用双音词多使用短句。第二,要简洁。英语里面有一个句子“Thesimplethebest”,就是说明了简洁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在写电视文稿的时候就要记得:遣词造句意义要具体明确,能产生多义;要正确使用代词;要控制好声音信息的余度;数字要简化。新闻报道是没一家媒体都在竞争的重要领域,电视当然不会例外。看完这本书,我重新系统地学习了一遍关于电视新闻采写的知识,受益不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15ab42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