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直走马荐诸葛读后感20字

2023-03-25 09:0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直走马荐诸葛读后感20字》,欢迎阅读!
诸葛,走马,读后感

元直走马荐诸葛读后感20



直走马荐诸葛”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写徐庶辞别刘备并最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故事。文字虽是短短数行,情节却是一波三折,并且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徐庶,字元直,化名单福,辅佐刘备,击退曹军。曹操探知徐庶真实身份,又知他侍母至孝,因此将徐母骗至许昌,欲逼迫徐母作书与子,令徐庶弃刘降曹,徐母严词拒绝。后曹操手下谋士程昱仿得徐母笔迹,伪造徐母书信与徐庶,令徐庶投奔曹操。徐庶接到书信,不辨真假。向刘备辞行,去曹营见母。送别之时,刘备对徐庶依依不舍,刘备送别之言中有四句话,有真有假,颇有深意;徐庶回答了四次,却难会刘备之意。

“元直走马荐诸葛”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写徐庶辞别刘备并最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故事。文字虽是短短数行,情节却是一波三折,并且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徐庶,字元直,化名单福,辅佐刘备,击退曹军。曹操探知徐庶真实身份,又知他侍母至孝,因此将徐母骗至许昌,欲逼迫徐母作书与子,令徐庶弃刘降曹,徐母严词拒绝。后曹操手下谋士程昱仿得徐母笔迹,伪造徐母书信与徐庶,令徐庶投奔曹操。徐庶接到书信,不辨真假。向刘备辞行,去曹营见母。送别之时,刘备对徐庶依依不舍,刘备送别之言中有四句话,有真有假,颇有深意;徐庶回答了四次,却难会刘备之意。

临行,刘备举杯对徐庶说:“备分浅缘薄,不能与先生相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这是刘备对徐庶说的第一句话。这不是刘备的真心话,而恰恰道出了他最为担心的事情――徐庶到曹营后,辅佐曹操,与他为敌。刘备所言与所思正好相反,可以看出,刘备是通过这一句话来试探徐庶,想摸清徐庶到曹营之后的人生规划,以确定将来的徐庶是敌是友。对于刘备此语,徐庶基本听出了他的话外之意。徐庶首先向刘备解释此次半途而别,实为老母的缘故,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然后向刘备发誓:“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徐庶是重信义之人,到曹营后果真没有违背誓言,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

刘备听了徐庶的誓言,方才稍稍放心。但仍有一事,他始终念念不忘。刘备


言:“先生此去,刘备亦将远遁山林矣。”这是他对徐庶说的第二句话,也不是他的真心话。刘备胸有大志,此前经历破黄巾、战吕布、投袁绍、拒曹操、依刘表、避蔡瑁等诸多战事纷争,委曲求全,皆未能使其丧失大志,徐庶半途而别不可能令其悲观至此,况袭击樊城,新胜曹军,其志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强。刘备此言,意在请徐庶为他出谋划策,在实力弱小、新失军师的不利情况下,如何自立门户,北抗曹操,东拒东吴,成就王霸之业。但是徐庶却没有完全领悟刘备的意思,他可能认为刘备果真因他的离去而灰心丧气,所以首先解释自己方寸已乱,即使留在新野,对刘备的事业也毫无裨益。接着对刘备言道:“使君宜别求高贤辅佐,共图大业,何便灰心如此?”徐庶建议刘备另求高明,共图王霸之业。

这句话也许正是刘备所期待的,所以刘备的第三句话紧接徐庶的答语:“天下高贤,无有出先生右者。”与前两句话一样,这句话也不是刘备的真心话。表面上似是对徐庶的恭维,实际上是想引导徐庶说出关于伏龙凤雏的消息。刘备自从结识水镜先生司马徽之后,就知道了伏龙凤雏的名号。水镜先生“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论断,让刘备对伏龙凤雏向往不已。徐庶是水镜先生的好友,必知伏龙凤雏的事情。按照刘备的思维逻辑,徐庶接下去应说:“天下高贤,伏龙凤雏,出我右者。”然后顺理成章地向刘备介绍伏龙凤雏。可是,刘备想错了,此时的徐庶心系老母,方寸已乱,没有领悟到刘备话中的深意。徐庶答曰:“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徐庶将刘备的话当做了对他的纯粹赞誉,因此自谦,丝毫没有想到伏龙凤雏之事。

徐庶一时没有领悟,刘备也不好明说,于是文中写道“玄德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此处看似平淡之笔,实是大有深意。刘备一直在等待徐庶告知他伏龙凤雏之事,所以不想立即离开。之后,徐庶终究告辞匆匆而去,刘备凝泪而望,却被一片树林阻断,刘备欲尽伐此处树林。此时却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此处不仅刘备,读者至此亦异常惊喜。原来,徐庶并非没有去意,而是终于悟出了刘备的话外之意。然后,徐庶向刘备推荐了一位“奇士”。此时,刘备又说了一句话,亦颇有深意:“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这是刘备说的第四句话,是他的真心话。刘备认为必须要找一个比徐庶更为高明的贤能之人,才有可能消除后顾之忧,此时,他仍在担心将来徐庶可能为曹操效力。真是那样的话,他会有更为高明的人应对徐庶。直到徐庶评价这位“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2f0c6e01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