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教育发展

2022-05-19 06:2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近代中国教育发展》,欢迎阅读!
教育发展,中国,近代

近代中国教育发展

近代中国的教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与西、旧与新、传统与现代教育体制教育观念冲突和交融的历史。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艰难历程,教育也开始慢慢的发生变化,由教会创办的西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二、近代教育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主要由洋务派地方官吏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创办,培养通晓外国语言的外交人才以及西方的近代军事工业、技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同文馆,广方言馆以及福州船政学堂等,这些学校培养出清末的大部分外交官和严复、邓世昌、魏翰、詹天佑等各方面的杰出人才,但是这种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的毕竟无法改变大清王朝的困境。为中国教育摆脱科举束缚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奠定了基础。

三、戊戌变法后,随着民主思潮在上层社会传播教育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后来享誉全国的学术圣殿北大清华就是根据光绪皇帝的《定国是诏》确定的。这是西方的教育体制第一次被最高当局接受并决定施行。

四、新文化运动同时努力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 引起了教育思想的革命。男女平等、白话文教学、新的教育思想传入等。

五、民国时期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在全国各省陆续出现,今天全国知名的优秀大学大多都是那时候创办的,这些大学中培养出了各方面的世界级的学术大师,包括李政道、杨振宁、崔琦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人文领域也呈现出一篇生机勃勃百家争鸣的的景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伟大教育思想在中国建立起来,为民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民国的基础教育从数量上依然十分落后,普及率十分低,用李敖的话说就是一个高中生后面跟着4000个文盲;但是从质量上说十分优秀的,那时候的中学教员中有过鲁迅、朱自清、徐志摩、杨振宁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31cee2b8f67c1cfad6b8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