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拼音学习的利弊

2022-08-02 09: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集中拼音学习的利弊》,欢迎阅读!
利弊,拼音,学习,集中



语文教学:先认汉字还是先学拼音

语文教学究竟应从直接认读汉字开始,还是应从学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字母开始,多年从事课程改革的老教育工作者邵宗傑(曾任浙江省教委主任、浙江省人大常委)和游铭钧(曾任原国家教委基教育司副司长、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认为:语文教学应从认识汉字开始。

先学拼音再识字我们反对

邵宗傑:在西学东渐和中国人学西方的过程中,民族虚无主义泛滥,“拿来主义”盛行,在语文教学中,受汉字“难学”“落后”“必亡”和走拉丁化道路等主张的干扰和影响,对注音符号特别是拉丁化拼音字母情有独钟,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一反两千余年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不再以教识汉字为起点和基石。游铭钧:倡导者以为识汉字难,学了注音字母,特别是拉丁化的拼音符号以后,可以解决识字难的问题。

记者:这么说,两位是旗帜鲜明地反对从拼音入手学习汉字了?那么现在有人倡导小学生可以用“拼音文字”作同音替代,还引导他们阅读纯拼音字母组成的文章和报纸。你们对此有何评价?

邵宗傑:这种做法,容易让儿童养成不认真写汉字,以及同音替代、随便写错别字的不良习惯;对于在中华民族的年轻一代中,养成对于书写规范汉字的严肃态度,是不利的;对于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也有某种消极作用。

邵宗傑:他们学习的效率为什么这样高,除了年龄因素以外,关键是语言的环境和氛围,靠的是两条:“模仿”和“练习”。没有好的模仿对象,不开口练习,光学道理,是学不会说任何一种语言的。

游铭钧:实践表明,不先学汉语拼音,并不妨碍儿童学说普通话,这不是他们学习普通话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是在初步学了普通话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再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继续提高,而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可大为节省。儿童不会学得这样苦,教师也不会教得这样苦了。我们为什么非要花这么大的力气,舍易就难,去走冤枉路。先学汉语拼音再学普通话,并不是“捷径”,而是一个“误区”

先学拼音再识字是个错误

游铭钧:许多心理学实验和无数教学实际经验都告诉人们:有意义的图形容易识记,无意义的图形难于识记;特征显著的形象容易识记,特征不明显的形象难于识记;差别大的对象容易辨认和记忆,相似对象的辨认和记忆不仅难度大,而且是大脑的沉重负担。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认和识记。作为表音的拉丁字母,它的形不仅与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与所表的音之间的联系,也是一种人为的、随意的、外加的和偶然的联系,而汉字的形不仅标音,而且与义之间有直接的、更深刻的联系。所以,儿童在识记它们时,其难易自然极为不同。

游铭钧:对高高兴兴上学来的儿童来说,六十课时的拼音字母,如果算不上如同当头棒喝的“五百杀威棍”,也是浇向小脑袋的一盆凉水,使其刚入学便萌生读书枯燥、读书太苦之感受。绕着大弯的识字教学模式,大有舍易就难、错把“误区”当“捷径”之嫌。

记者:现在,儿童一入学,最先遇到的是汉语拼音,每天接触的是拼音字母,抄写的是拉丁符号,对那些出娘胎来第一次握笔的孩子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邵宗傑:在耳濡目染和抄()写拉丁字母中,足以在“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和“各种笔画、

1




结构的书写方法”上形成习惯,但是,这并不是书写汉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抄写拉丁字母所养成的习惯,不仅会严重地干扰儿童掌握汉字各种笔画、结构的正确书写方法,而且还严重影响“执笔方法、写字姿势”等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是以学习拼音取代汉字做学语文起点所造成的“误区”或者说“陷阱”

记者:为什么说这是以学习拼音取代汉字做学语文起点所造成的“误区”或者说“陷阱”呢? 游铭钧: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教学生“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有一定的速度,行款整齐、纸面干净,并注意爱惜文具,养成良好习惯”。众所周知,要养成习惯不容易,要改变已形成的习惯并建立新的习惯,更不容易。尤其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好似“第二天性”,要用新习惯代替它,更是难中难了。

邵宗傑:汉字的书写,要求横平竖直转折有楞角,运笔有轻重快慢之别,构字讲间架,要求重心平稳和中心对称,既舒展大方又有向心的凝聚力,还讲究布局谋篇,等等;抄写拉丁字母,用的全是画斜的弧线,运笔无轻重快慢的区别。书写汉字和抄写拉丁字母,截然不同。

小学语文教学从认汉字开始

游铭钧:从秦的《苍颉篇》到清的《文字蒙求》,反映了我们的先人在教育年轻一代学习、掌握汉字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1)儿童直接认读汉字,然后紧接着就是读“经典”,读经中进一步识字。(2)以句子短而整齐,平仄互对,琅琅上口的韵文为入门的识字课本。(3)着重于朗诵、多读、多背,强调读熟、背熟,对文理则“不求甚解”,让儿童在反复诵读中自去体味。(4)只教识字,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把读、写、用(作文)分离开来,不求同时、同步、同内容。

邵宗傑:近十几年来,人们又纷纷提供了诸如辽宁姜兆臣的“韵语识字”,天津教科院的“锦屏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等许多新鲜经验。把一个一个单音节的方块汉字,编成句子短而平仄互对、琅琅上口的韵文,让儿童熟读背诵,就能使识字教学的效率大为提高。

不同的语言环境对于人脑的发育不可避免地将带来不同的影响,全世界的语言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方块、表意文字为特征的汉藏语系,另—类是以字母拼音的表音文字为特征的印欧语系。这两者对于人脑的发展和意识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两者又有不同,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个体在这样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生活,大脑在这样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发育,在机能上会有所不同。

游铭钧:汉字对儿童来说,也是可以这样作为整体来认识和把握的,可以不管其细节,而书写汉字则有待于手的小肌肉的发育和大脑对于手指精细动作控制能力的发展。先认字,后学写字。四五岁时就边游戏边认字,游戏中识汉字,把教写字推迟到六七岁再开始,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的蒙学,不就是如此的吗!

邵宗傑:理学实验也表明,大脑的视觉记忆能力是很强的,因为它是把一个完整的视觉表象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所能容纳的信息量是十分惊人的。汉字的方块平面空间结构很容易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表象,成为语音和语义的有效载体。忽视汉字的这个根本特点,把音作为主要东西,是识字教学的一个误区。

《中国教育报》20051231日第3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60f85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