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校园霸凌的路径探析

2022-08-01 18:3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反校园霸凌的路径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路径,我国,校园,凌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反校园霸凌的路径探析

作者:薛栋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9

要:在近几年来,校园霸凌现象愈发严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容小觑的问题。校园霸凌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众多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反霸凌先进经验和做法,尽快完善我国反霸凌的法制建设,故本文将对我国反校园霸凌的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校园霸凌 必要性 法制建设 一、校园霸凌

1.校园霸凌现象。究其本身,霸凌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bullying,主要开始在我国台湾地区使用。霸凌,一词虽是外来词汇,但是霸凌这种行为现象,却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早已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霸凌一般指行为人为达到控制、恐吓或孤立他人之目的,持续、恶意地使用具有羞辱、威胁或骚扰性等内容的行为。换言之,一个体或群体长时间且重复性地故意伤害其他个体或群体身体或心理的行为。近些年来,校园霸凌事件愈演愈烈,在不断威胁校园安全的同时,也挑战了社会神经。201612月的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又将校园霸凌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治理校园霸凌的必要性。

2.1从实际情况出发。近些年来,我国盲目的宣传严禁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激励教育等,由此造成的误解和偏差认知,助燃了校園霸凌的不正之风。再加之我国目前对未成年人或教育相关的法律不健全,相对比较笼统,可操作性差,出现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情况。在面对此类问题,许多学校、教师为了避免因尺度把握不当而引起麻烦,都不愿认真处理,大多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也就是对待学生间霸凌事件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此,在我国应当明确并进一步完善对校园霸凌的法制建设和校园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发生校园霸凌时有公平公正、具有说服力的处理措施,亦有法可依。

2.2从心理需求出发。我们通常所见校园霸凌大多发生在未成年的学生之间。因为,这些事件主体不足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成年人门常视其为孩童间的小事。被霸凌一方大多会选择忍气吞声的态度,而校方也都力求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也正是这一系列行为助长了校园霸凌的邪风,使有效防治校园霸凌变得更不可能。环境会让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也就是犯罪学上破窗理论所解释一样。

从这个角度看,究其法律责任进行惩戒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功利主义者边沁认为痛苦和快乐是构成行为的原因,法律责任及法律制裁能够通过以痛苦相威胁而行为规则或法律以约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6924e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