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类型

2022-03-20 02:5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诗歌鉴赏类型》,欢迎阅读!
鉴赏,诗歌,高中,类型

诗歌鉴赏

一、知识点梳理:

1.形容意境的术语:

孤寂冷清、幽僻冷寂、恬静优美、闲适恬淡、苍凉悲壮、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清幽明净 、清新明丽 、雄奇优美。

2.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3.常考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比兴、象征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托物言志)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白描、以乐景衬哀情、视觉、听觉、点面、远近高低层次等。

4.炼字题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 ②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或评价表达效果

5.意境题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①找出意象,再现图景②概括氛围特点③分析思想感情

※注意:答题步骤一定要清晰,先针对提问答“是什么”,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然后分析表达效果和情感,即“怎么样”。组织答案时要点分明,尽量分点作答。

二、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2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6分)

1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8)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表。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3.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4)

4.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5.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5分)

6.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阮郎归 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7.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8.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丁未①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 商略:商量、酝酿、准备。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 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 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9.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5分) 10.词的结尾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着一字,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大:一作 11.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1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桂花?请简要分析。6 分)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9e371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