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王静

2023-02-04 11:3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王静》,欢迎阅读!
王静,电力工程,自动化,电力,应用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王静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力工程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加之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电力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得以应用。本文将针对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概述,以及其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其能够大力发展,促使电力工程更加完善。因此本文主要是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中的内容,希望为相同该行业工作人员提供出一定参考。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应用;分析 1导言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系统的研究更加深入。如何促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成为当前研究界的重要课题。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良好的契机,为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成熟贡献一份力量。使得电力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并解决了电力工程中普遍出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提升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促使我国电力工程越加完善。 2电力自动化技术综述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促使电网工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配电技术不断朝向网络化发展,电力工程稳定性不再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与难点。电力自动化技术依靠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的集成,而发展起来的综合型技术。在电力工程中,主要起到监视与远程监控等作用。电力系统由众多环节组成,如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其需要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联合作用,才能保证电力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除此以外,还包括测控装置以及保护装置等二次设备。可见,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3应用分析 3.1应用领域

3.1.1关于电力调度自动化分析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力调度工作更加简便。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导致电力传输工作出处在极端状态,用电高峰期状况下,电力呈现极度不稳定性。而自动化技术可根据电网运行的实际状态,做到实时监控,自动进行电力传输。且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依托计算机的帮助,对电力运行过程中数据进行收集,进而及时发现电力运行的异常之处,进行恰当的处理,确保电网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合理对损耗进行计算、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1.2电网建设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对数据进行集中的处理,进而确保变电站信息具有时效性,可靠性。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变电站中,可实现电网建设的基本需求。利用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实现单元内对故障的诊断能力,并及时采取有效举措,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1.3发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

水利发电厂所实施的自动化技术中包括水库调度、大坝监护以及电站运行三个方面。利用自动化技术,对水文信息进行自动监控,自动采集雨量等操作,以数据形式进行记录。在大坝监控工作中,利用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模块,提供预警提醒,以及维护服务。而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中,依托计算机实现对全站


设备的运行、发电机组检查等方面的监控与调度,进而保证电站运行的安全与高效性。

3.1.4信息传输的自动化

电力系统中的自动传输系统十分重要,可实现电网结构的高效运行,障碍实时报修等目的。

3.2实际应用分析 3.2.1现场总线技术

在电力工程中,利用智能自动化装置以及各种仪表控制设备的连接,实现一体化的数字信息网络。将数字通信、控制、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结合起来,形成集成化电力自动化系统。在电力工程中,其利用变送器将用电量进行收集,并在主控计算机上进行信号的控制,再根据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并发送至控制设备中,实现自动化运行。该技术中,主要应用分散电力工程中的控制功能,并将其与计算机相连接,实现对现场的远程控制。在众多实践中可证明,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可使得前置机与上位机有效配合,并在下方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加之仪表盘的利用,最终实现高性能的电力网结构的控制。电力调度技术的发展中,可满足多种数据形式的电力系统,亦可实现各个信息之间的交换与共享,进而促使电力网络结构的发展更加完善。 3.2.2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

电力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数据库,主要在电力系统的监控需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数据库对电力系统的开发、继承等均起到不可代替的促进作用,成为软件变革的重要契机。主动对象数据库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用来支持对象标准。该技术利用监视功能,利用函数计算,实现对电力电力工程自动化的应用。随着触发机制的普及,数据库监视实现了良好的控制与实现。数据库写入与读出时间有效缩减,并增加数据库的保管与利用。 3.2.3智能无功补偿

传统低压无功补偿技术中主要包括单一信号、三相电容器、三相互补等。但单相负荷的用户采用该种补偿方式后,常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状况,出现过补或欠补情况。且该补偿技术未能有效考虑电压平衡关系,不具备较强的检测功能。因此,智能无功补偿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补偿技术的缺陷。其利用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以及三相共补与分相共补的集合等技术,有效控制负载变化。同时,先进的投切开关、电压限制的技术模式,促使电容投切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4展望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迫使供电系统具备较强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但由于电力系统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信息无法实现共享等缺陷,当前电力系统已成为高效集成的综合技术系统。逐渐增加了电力系统信息自动处理能力,以及直接观测范围,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如今,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逐渐向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等方向发展。功能越加强大,以变电站综合技术为例,由单一的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方向大步向前,并完成了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需求,有效提升变电站综合技术的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收益。在继电保护技术中,自动化技术朝向快速化、灵活化方向发展。有效解决误动现象,提升电力运行的稳定性。而在电力系统中,无论在设计分析还是在理论工具中,自动化技术均广泛利用在研究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利用对电力工程而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与促进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势必将整合电力系统各部门的资源,实现


高度集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将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管理系统等有效整合在一起,进而建立起高效、完整、共享的信息平台。 5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国电力工程事业繁荣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与整合,有效解决电力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障碍。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电力工程将朝向自动化技术更进一步发展,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供电质量。并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数据收集分析、智能供电技术等众多信息技术,实现电力事业的高效发展。增加企业受益,提升用电舒适度。 参考文献:

[1]王甄毅,钞超.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剖析[J].中小企业管理科技(下旬刊),201808):178-179.

[2]周圆,王哲强.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气技术与经济,201804):12-13.

[3]谢惠君,梅琴.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825):167.

[4]商睿,杨涵,郑岩.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OL].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0-23].

[5]江胜华,宁永聪.电力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816):96+95.

[6]吴春燕.分析电力工程中电力电气自动化的重要作用[J].电子测试,201816):126+11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e0c81ff7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e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