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

2023-04-25 23:2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心理发展》,欢迎阅读!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综述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理学从诞生发展到现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已经比较成熟,有很多理论流派从都对此做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和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对此作出了合理的理论论述。

一、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主要以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代理论。

弗洛伊德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分,反映了儿童日益发展起来的感知、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自我的功能就是寻求更为实际的、被社会允许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求。他在大量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弗洛伊德进一步提出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描述了各个阶段的特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一次强调了早期经验和家庭教养对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但由于其关于人格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假设不能被证实,带有很强的假设性,在应用于学前儿童时仍有很大的局限。

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尽管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许多观点,但是他更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埃里克森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继承人,他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


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愧(13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作一些自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必须要能胜任社会及学习的技巧。在这阶段,儿童常会和同伴比较。



二、行为主义学派

虽然精神分析理论有许多的贡献,但只有小部分同时代的儿童心理学家支持这个观点,主要是因为精神分析的理论很难加以证实或证伪。而儿童心理学家放弃精神分析理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出现了更具说服力的理论即行为主义心理观。该理论观的最基本要旨就是认为心理发展都是量的不断增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心理观在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与洛克的“白板说”一样,华生也把婴儿看作是一块白板,可以被各种经验填满。所以,他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甚至号称能将12个健康的婴儿塑造成医生、律师、乞丐等任意的社会角色,而无需考虑这些婴儿的背景或血统。还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因而条件作用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应答性行为是由先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如眼睛遇强光时,瞳孔是马上收缩等,是经典条件作用论中研究的对象。操作性条件作用是通过对人或有机体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学习。其基本原则是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如果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发生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今后发生的概率就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e36fd4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