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贫困的深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2-04-12 12:2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讲贫困的深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欢迎阅读!
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沦为,中国,深渊

第一讲 贫困的深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典案例与解析



案例:毛泽东论近代中国国情

“自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1991年版,第626-652页。

[解析]

(一)这个案例反映的是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和分析。 (二)认识国情一般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自然国情,即是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等,这是相对恒定的国情。二是历史国情,即是某一个发展阶段,国家的基本概况和特征。三是现实国情,即是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和表现出来的特征。四是比较国情,即是通过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分析国家的基本情况。从这个理论看,毛泽东是从历史角度做出的国情的判断,是对近代中国国家的基本概况和特征的说明。

(三)认识历史国情一般从社会性质、阶段特征、主要矛盾、动力和任务等方面展开。

1.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并以此为依据客观地分析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是毛泽东国情理论的核心内容。

毛泽东说,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他在分析形成过程中进一步提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从经济、政治、政权性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发展不平衡、中国广大人民的生活处境等六个方面,描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2.从社会性质出发,分析中国社会阶级、主要矛盾和动力,是毛泽东国情理论的关键内容。

毛泽东于1925121日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那么,敌是谁?友是谁?毛泽东依据中国社会的性质,在国情分析中做了深刻的剖析。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由此推论出:第一,中国革命的对象就是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和内部的封建主义。第二,中国社会的矛盾必然错综复杂。原来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然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必然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第三,中国革命的动力就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

3.从中国社会性质和特征出发,分析近代中国的任务和革命的前途,是毛泽东国情理论的科学判断。

毛泽东在国情分析的最后有这样的总结:“整个中国革命是包含着两重任务的。这就是说,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的。”这是对近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非常清晰的表述。

同时,毛泽东还继续表述:“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这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又一个任务,即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基础,准备条件。这一任务内涵有现代化的任务。

由此,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在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整个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不断增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四)毛泽东关于国情分析的意义及启示 1.毛泽东关于国情分析的意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

2.启示

国情理论以及毛泽东关于国情的分析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具有重大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大意义。正是由于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我国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ebb58c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