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精选

2022-09-16 16: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精选》,欢迎阅读!
出塞,杜甫,精选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挖苦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 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假设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管是为制敌而“射马〞,不管是不得已而“杀伤〞,不管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


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阔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突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00988e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