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解读唐诗新姿势

2022-04-08 22:1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拆书-解读唐诗新姿势》,欢迎阅读!
唐诗,解读,姿势

解读唐诗新姿势

唐诗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这么心中微妙的存在。说它阳春白雪吧,确实啊,泱泱大唐,文学顶峰,一首首璀璨的古诗犹如星星照亮了中文学的天空,也是很多文学作家所研究很多的对象;说它下里巴人吧,也是啊,上到八十老妪,下到三岁顽童,好像谁都能随口说出那么两首一两首。从幼儿园开始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我们读唐诗沃苏什卡遵循朗读、背诵、释词、解义,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这一条线来的。至少,四年级到西川先生的《唐诗的读法》这本书之前,相信很多人就是这样读唐诗的。

其实,我在拿到这本书之后,光看题目,确实以为这是一本讲唐诗韵律的诗,直到看完我果然知道,这和书的全部内容差了奇差十万八千里。译者西川先生是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他对诗歌的理解和使得他对的深入比普通作家又多了一份感同身受,最主要的是,这本书给了读者一个解读唐诗的全新的编辑者角度。作者“鉴于当代唐诗阅读中存在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给出看法,同时希望为文学评论写作和阅读提供参考”。作者没有停留在某一首诗的表面,也没有不是粗浅地介绍一堆诗人,而是把诗歌、诗人放置到唐朝这个辽阔的背景中,深入回答了“唐人怎样写诗?是否如我们这样写?为什么好诗人集中在唐代?诗人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将“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的异常“常态”拨转回自主运动的轨道。 相对于别的宋词著作来说,这本书确实让人则眼前一亮。 作者以诗人的专业性和敏锐性来评论唐诗,认为中国古典诗歌与当下的古体诗真正的区别不在于“语言是否精简,词汇是否优雅、古奥,诗意是否噬心,诗格是否快意恩仇铺陈或者嬉笑怒骂或者块垒独浇或者空阔寂灭”而在于是否将“宋化的儒学持续提升到国家哲学面”,是否具有这样一种思想气度。唐诗的繁荣有它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但它之所以为没有流传是因为诗人们后世把诗歌内容仅仅局限在一己的悲欢离合上,而是放到了社会的国计民生上才,虽然在一


定程度上才,诗人可能并没有像现代人要求的那样高尚,但这已经让唐诗在思想境界上占据了制高点。

唐诗丰富多彩,著名的诗歌也非常多,作者在介绍这些所述人的时候不是让某一个人顺着时间的河水顺流而下,而是在空间上让他和许多当时的诗人发生横向联系。这样的接触、比较,使得读者能极立体地认识某一个人和他的思想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的诗歌成就。比如,在提到王维和李白的时候,他们之间的交流就颇让人回味。同时,作者也没有就某一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就否定其在诗歌或其他方面的成就。比如,唐朝的奸相李林甫,虽然他在政治上不怎么样,但作者还是对他在诗歌以及绘画译者方面的才能给予了肯定。

不仅如此,作者在探讨怎样读唐诗的时候,没有把学问唐诗作为孤立的一门学问去看,还阐释了唐诗和其他艺术仍然门类的联系。如,诗和画的联系,诗和舞蹈的联系,诗和人的关联,诗和当时的政治、音乐乃至历史大事件的关系。这样,唐诗就诗词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让读者得以脱离背诵、释义的阶段,而进入思考和归纳,那才是对唐诗的确凿认知。作者旁征博引,不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还穿插进很多绘画、雕塑、书法、陶瓷等文物的图片,让书的内容更丰富,也更有说服力。

就像我们一开始说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继承,要发扬,就先要读懂唐诗,了解唐诗,这本书给读者解锁了一个解读唐诗的新姿势,让我们能以更全面、更深入的角度去认识唐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1ba255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