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歌的自得、自适之乐

2022-09-23 14:1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浩然诗歌的自得、自适之乐》,欢迎阅读!
孟浩然,自适,自得,诗歌

孟浩然诗歌的自得、自适之乐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拔。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东方既白之时,晨光熹微,栖息在江渚之上的水鸟因晨光的照射而展翅飞翔、啾啾争鸣。诗人睡意朦胧,卧于小舟之内,倾听渡口桡声相拨,渚上禽鸟啼鸣。太阳升起照耀江面,氤氲之气已散,眼前的景象清晰可见,江面也顿觉开阔。诗人此时起身,对江盥洗,小船缓缓前行,时时可见猴猿乘危缀饮,水獭捕鱼而食。 这清晨美好的的景致让诗人不禁感叹: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仔细品味这首诗,假设你我置身此情此景,是否也能像孟浩然一样发出如此豁达的感叹呢?“祭鱼时见獭”可知此诗所写乃孟春之景,水面刚刚解冻,寒冷之气逼人,诗人独自行进在江上,难耐寂寞清冷是人之常情。诗人却慷慨吟咏“舟行自无闷”,为何“无闷”呢?这自然不可忽视诗人沿途见闻所得到的视听愉悦:看晨光熹微、猴猿饮水、水獭祭鱼;听渚禽鸣聒,桡声相拨。再加之景致秀美,天气晴朗,更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然而,“无闷”的根本原因还在一个“自”字,虽然寂寞清冷、孤独无依,诗人依然能够淡然自得,不以之为忧闷。这一点由开篇“东旭早光芒”便可见全篇明媚轻快的基调。舟行早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熹微“早光”到“日出气象”,再到“晴景豁”,渐次展现出由静而动的生态与由朦胧到开豁的景象。结句点明“无闷”的'心态,更以“晴景豁”照应开篇,表现出诗人积极开朗、怡然自得的精神风貌。

根据笔者的统计,《全唐诗》所收孟浩然247首诗歌(不含残句)中出现“自”字的有53首,其中,含有自得、自乐之意的至少有三十处。典型篇章如《北涧浮舟》一诗:“北涧流常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这首诗同样将情感的落脚点放在一个“自”字上,无论顺流逆流,都任性自然、自得其乐。《国语·越语》载范蠡助勾践灭吴后,“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范蠡是“忠以为国,智以保身”的典范,但是在孟浩然看来他的隐退还是限于五湖之中,实际上曾经官场的利害关系是根本无法摆脱的,即使全身而退,也仍然存在内心情感与实际行为的矛盾,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永远无法摆脱的状态。实际上孟浩然自身也并未摆脱“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书怀贻京邑同好》)的传统观念,他也需要博得一官半职,已尽“忠欲事明主,孝思事老亲”(《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的人生职责。但是,与多数盛世文人不同,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除了在张九龄的荆州幕府中当过一度清客以外,再没有一官半职,自然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文人知识分子的人生矛盾问题是十分淡薄的。因此,孟浩然较其他盛世文人多了一份自得自适。首先他明了“风物自潇洒”(《宴包二融宅》),“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自然万物自有其规律,就像《周易》所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真正的君子需要修炼美好的德行以匹配天地四时的运转,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广袤的宇宙中间游刃有余,自在自由。另外,孟浩然知道“人心自愁


思”(《清明即事》),生活中的忧愁源于自我,解除和转化愁苦自然也就只能靠自己,因此,孟浩然常常“酌酒聊自劝”(《山中逢道士云公》),“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他所推崇的是“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秋登兰山寄张五》),“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荣山人池亭)),“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题张野人园庐》)“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齿坐呈山南诸隐》),“放溜情弥惬,登舻目自闲”(《下赣石》)。“自逸”、“自怡”、“自乐”、“自知”、“自闲”,还有“自宁”、“自爱”、“自理”、“自暖”等等,孟浩然正是想通过这些达到人生的安顿和安宁。再看《寻白鹤崖张子容颜处士》:

白鹤青崖半,幽人有隐居。介庭空水石,井壑罢樵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唐才子传》卷一:“子容,襄阳人,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仕为乐城令。初兴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颜处士虽事迹不详,但是可以推测他与子容一样是隐居之幽人,与孟浩然志同道合。诗人寻访好友,见幽人隐居白鹤崖边,景致秀美:松竹绕庐,山水相傍。友人过着一种渔樵自足的生活,诗人不觉心生艳羡,想起自己昔日的园庐,情不自禁地想要策马返回幽居之处。 “浩然的一生大多是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的,所以田园山水就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2]大致浏览孟浩然诗集中的作品,它们不是在漫游停留时所作就是在漫游的路上所作,即使没在旅途之中,诗人也会登山涉水,闲来垂钓,让自己始终置身山水之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2538d2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