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城市文化建设谈城市形象发展

2022-05-29 19:40: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洛阳城市文化建设谈城市形象发展》,欢迎阅读!
城市形象,洛阳,文化建设,城市,发展

从洛阳城市文化建设谈城市形象发展

作者:王艳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7



王艳

(洛阳理工学艺术设计系,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显。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任何一座城市如果不具备地方化的文脉及其沿袭成长的基点,所谓城市形象建设往往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章通过对洛阳城市文化建设的分析,以点带面说明城市文化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文化;洛阳

中图分类号:I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7005102

在日益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今天,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高潮正在全国蓬勃兴起,从强调改善基础设施和追求粗放型的城市化,到关注城市形象和创建一流的人居环境,中国城市建设的外延与内涵都在发生着明显而又深刻的变化。今天的城市竞争,不再局限于规模的竞争、经济的竞争,而更表现出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和城市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竞争,实质就是城市文化的竞争。

艺术专业角度来看,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显,也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任何一座城市如果不具备地方化的文脉及其沿袭成长的基点,所谓城市形象建设往往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洛阳作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其城市形象建设必须依据这一定位,通过一系列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再造,方能彰显该城市的核心气质精神和艺术文化形象特色。

一、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目前,关于城市文化的认识主要存在两种思路:一是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将城市文化定义为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二是从城市本身的特征出发进行定义,认为城市文化就是“都市文化”,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虽然对城市文化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来说其都可以划归为广义或狭义的一种。广义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几乎涵盖整个城市人类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狭义的城市文化仅指精神层面文化,主要包括教育科技、语言文学艺术等精神理念和精神产品。如:洛阳作为文明古都和牡丹花城,其城市文化一方面体现在它的古建筑群体以及所反映的儒家文化上,像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以及洛阳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等物质实体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洛阳牡丹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和其他人文精神层面上。总之,坚持以人为本,让城市文化统领城市的进步,才是城市形象建设和发展的正道。

二、城市文化建设对城市形象发展的战略意义

洛阳市要实现“福民强市”的总体目标和“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的基本构想,就必须让城市文化渗透进城市形象建设的全过程。从推动城市发展动力看,汉魏隋唐遗风、牡丹文化和河洛文明等为洛阳城市形象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发展城市经济看,洛阳通过连


续近30年举办牡丹花会以及举办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节等活动等,为洛阳城乡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建设城市政治文明看,城市政治文明必须借助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大力倡导公正、平等和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从构建学习型城市看,城市文化的兴起就是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而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也是城市文化的发展;从人的全面发展看,市民作为创造城市文化的主体,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城市文化内涵的同时,也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提升城市形象的发展。综上,城市形象的发展必须要靠文化来领跑,一个没有以文化作灵魂的城市不可能有永久健康的持续发展。

三、科学完善的城市文化建设体系将有效促进城市形象的发展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魅力和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城市文化展示着城市的风貌和品位,提升着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在打造城市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文化体系。一是提炼城市精神,促进形象建设。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核,是对城市文化积淀进行提炼的结果。提炼城市精神,应当使城市精神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洛阳人心中的“洛阳精神”概括起来讲就是“传承,包容,坚韧,创新”。传承,就是对洛阳厚重历史的传承;包容,就是无论处在什么时期,博大的胸怀、宽容的态度都是洛阳城、洛阳人的精气神;坚韧,就是洛阳城几经沉浮,经历了多次复兴,靠的就是洛阳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创新,就是历史不能成为洛阳发展的包袱,洛阳人更应该具备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想人所不敢想,做人所不敢做。历史反复证明,精神力量的发挥可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经过精心提炼的洛阳精神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推进洛阳形象建设阔步前进。二是丰富城市形态,促进形象建设。城市形态是城市文化的有形载体。丰富城市形态,应当注意突出城市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落实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就不能盲目模仿,千城一面,贪大求洋。有形文化遗产最能彰显城市的风格和魅力,在城市建设中应切实把它们保护好、利用好。“十二?五”期间,洛阳围绕白马寺——汉魏故城区域,以佛教文化和汉魏文化为展示核心,打造汉魏文化和佛教文化传承综合旅游度假区;按照隋唐城大遗址保护规划要求,挖掘隋唐文化历史内涵,精心打造以天津桥、天街、重点里坊、定鼎门为重点的隋唐城中轴线,与洛河以北的九州池、北城门、天堂、明堂、应天门、天枢一起形成隋唐文化旅游核心区;以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对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的开发建设等,都将极大地丰富洛阳城市文化形态,提升洛阳千年古都和历史名城的形象和地位。三是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形象建设。城市文化产业是城市文化的生产加工厂,是改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应创新观念、创新体制,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旅游、信息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洛阳打造出了以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天子驾六”为主的历史文化板块,以栾川、嵩县、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等为主的生态山水板块,以洛浦公园、新区观光为主的都市风光板块等旅游品牌,同时结合老工业基地特点发展工业产业文化,结合牡丹文化节发展牡丹产业文化和旅游文化,结合新区建设积极打造“无线城市”、大学城聚集区等;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洛阳还将着力打造国际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等,将有效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进而提升洛阳作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形象定位。四是塑造文明市民,促进形象建设。优秀的城市文化可以促进居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能够使居民具有强烈的城市主人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城市的文化建设。洛阳城市文化建设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着力塑造具有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包容心的文明市民,不断增强洛阳市民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具体地讲,就是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建设广场文化、创建学习型城区、开展文明洛阳人大讨论,利用新闻媒体、文明市民学校、制作公益广告和张贴宣传标语及宣传画、开展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等阵地和形式,引导人们崇尚文明,摒弃陋习,促进城市形象的均衡发展。


总之,城市形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大课题,建设城市文化、改善城市形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洛阳市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从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来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洛阳的城市形象在不断研究思考中终将迸发出更美好、更绚丽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居易.城市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构建[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19999.

2 刘和林.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25c7d6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