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差异心理学

2023-02-18 11:2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两性差异心理学》,欢迎阅读!
心理学,两性,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两性差异心理学

作者:袁修美

来源:《大众科学2013年第08

提要: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男女两性互为基础,性别差异客观存在。两性的并存,使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性差异心理学是以研究男女两性心理差异为内容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新学科

由于男女存在着生理机制、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早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男女就各自担负起了一定的社会职能。男人多从事生产劳动,妇女则多从事家务料理、抚养子女。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由于封建的道德、伦理及思想体系的束缚,这种分工被强化了。于是,在人们的思维意识中男女之间的差别越来越绝对化。认为须眉无论从哪方面都比裙钗优越。男女在行为上的差异也被认为是先天就有的。 性差异心理学的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现象。例如,每当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许多资本家常以童工、女工代替男工。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妇女能力的注意。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部分男人去前线打仗,许多重要的社会工作由妇女承担,人们对妇女能力的传统看法受到了猛烈冲击。因此,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妇女本身的能力及其与男人的差异。

性差异心理学大致有这样几个理论流派:一是源于精神分析说的角色自居说,这一理论强调模仿与情感作用;二是自我归类说,这一理论的基础是发生认识论,强调性别特点形成的认识因素;三是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性别定型说,把性别特点发展的决定因素归之于强教育;四是苏联的性差异心理学理论,既承认性别差异的生物性,又肯定其社会性,强调后天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的群体(特别是同辈群体)活动的影响。

理学家一般将男女心理差别,依一定的年龄界限加以划分,例如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后。青春期之前男女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有感知差异、语言差异、行为差异等。青春期之后男女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有认识结构差异、神经机能活动特征的差异和感觉器官适应刺激速度差异等。经实验证明,在这一时期内男女在心理发展上逐渐趋于平衡。 性差异心理学有哪些差异

一般所公认的差异有:女性口头表达能力比男性强(尤其是在青春期前),但在数学方面不如男性;女性在词汇积累、记忆、识别数学与图象等方面都比较强,而男性则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方面比较强;女性的听力比男性要好,但视力不如男性;女性更易受暗示,更易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但自信程度不如男性高,对成就的要求亦不如男性强烈;男性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和支配欲;遗传对女性影响较大,而环境对男性影响较大;学业成绩女性较优秀,职业成绩男性较优秀等等。在能力上,两性差异即使存在也很小,同性间的个体差异远大于性别间差异。在人格上,包括兴趣爱好、观念、态度、抱负水准、情绪适应和支配欲等方面,两性差异比较明显。 性度是性差异心理学里的一个特殊概念。它不考虑男女的生理差别,只依据体质、性格、行为和能力等来区分男女概念,并将男女在体质、性格,行为等方面抽象出来,分成两大类:男性品质和女性品质,即男性度和女性度,并以此来测量具有某一品质的程度。所谓男性度、女性度,即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看他(她)真正的男性特征有多少,有多大程度;看她(他)女性度有多少,有多大程度。

一般说来,决定一个人的性度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理上的,即与母体子宫内的性激素有关。二是社会环境的因素,包括:1、父母自身性度的影响;2、父母是否与孩子同居对孩子性度的影响,3、家庭中谁为主导对孩子性度的影响;4、兄弟姐妹男女数量比对性度的影响;5、平日接触男女数量比对性度的影响。性度还随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研究结果证明,没有纯粹的男性或女性心理品质。按某一量表测出男性程度高的,并不一定在其他方面也很男性化;男性品质和女性品质不是非此即彼的,各种品质在人身上往往是两性同体,男女品质只有程度上的差异。

性差异心理学在研究中也有不少困难。例如,有的差异看起来是性别差异,而实际上却是社会文化差异或个体差异,在规定男性或女性特点时,带有性差量表制定者的主观愿望,在解释测定结果时,对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带有不同的解释等等。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性差异心理研究人员正展开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以使其研究成果对社会更有益处。

链接: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创立差异心理学,并著有《差异心理学》一书。一九七四年美国心理学家麦考比(E.E.Maccoby)和杰克林(C.N.Jacklin)发表的《性别差异心理学》标志着性别差异心理学的诞生。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诞生有两个前提条件:

从线索上看,必须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相互尊重,彼此信赖。把相互的差异理解为一个合理的历史过程,而非孰优孰劣。

从方法论的线索看确定人在心理上存在差异的科学依据,以及验证这些依据的科学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36709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