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春雪》教案

2022-05-01 23:1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韩愈诗《春雪》教案》,欢迎阅读!
韩愈,春雪,教案

韩愈诗《春雪》教案

一、 教学目标

品味、揣摩诗中凝练的语言,正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

准确品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 教学过程 1、导入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骈偶的文 风,提倡散体,务去陈言。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 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家

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韩愈的诗气势壮阔,笔力雄健,

力求新奇,自成一家,开创了“以文为诗”的“说理诗派”诗风,增强了诗 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对后世影响很大。 2、解析古诗 (1)、板书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分句解析 第一、二句中的意象:


“新年”,即阴历的正月初一,伴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喻示着新 的一年或是春天的到来。

“芳华”,芳香美丽的花,或美好的年华。

“草芽”,小草的的嫩芽,喻示着春天的到来,或是勃勃的生机。 “都”“初”“惊”三字,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第一句中的“都”字,体现出诗人对于春天以来却就不见芬芳的鲜花的那 一种期盼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句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初惊”二字。单以第二句而言,很容易将“初惊” 字解读为这一年初次见到春意的惊讶,意外之意;但联系第一句,代表着 春天开始的那一天早已过去,却并未感受到一点春意,直到二月小草才抽 出了一点绿芽,这其中蕴含的其实是历经了长久的失落与等待之后的那一 种欣喜,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心情,故“惊”字,应解释为惊喜 而不是单单的惊讶。“初”字虽然代表了初次,但联系前面的“二月”, 却表现出诗人对于春来太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这两句的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 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期间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从 第一句“未见芳华”的失落,到第二句“惊见草芽”的惊喜,跌宕起伏, 引人入胜。

本诗第三、四两句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构思精巧,想象奇诡。在 常人眼中,雪一直就是万籁俱寂的寒冬的最有利表现,因此对于体现着万 物复苏、生机焕发的春天而言,即使不是对立的,也必定是格格不入的。 诗人却反其道而行,通过“却嫌”“故穿”二词,运用拟人手法将白雪塑 造为一个美好、灵动而又充满了情趣的形象,这本应是春天迟迟不来的罪 魁祸首,却也等不及那还未真正来到的身影,于是纷纷扬扬的,穿过庭前


的树木落下,装点出一片春色。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 “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 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3)、全文赏析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 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 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 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 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 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四、总结

韩愈的诗并没他那和杜甫的诗并称“杜诗韩文”的散文那么流传广泛, 但通过这首诗,我们却深切体会到了韩愈的诗力求新奇,别具一格的特 点,相信对于今后我们对于韩愈其人及其作品的解读,都有着不小的帮 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540921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