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2-03-21 04:4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欢迎阅读!
教学资源,语文,利用,小学,开发

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使过去过于强调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变为课程内容与生活和社会密切联系与整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体验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它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起着课本起不到的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重要力量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呢?笔者以下来谈一谈:

一、强化语文教学资源意识。

过去,学校把教材和学生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大统一”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开发和利用意识是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的动力源泉。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不是现成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发,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进而把自己的资源开发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利用语文资源学习语文的意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在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学语文语文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从局限于教材中的计划性知识、固定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转向为方法性知识、智能性知识、生成性知识。同样,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教学方式的也就顺理成章出现。

二、构建语文教学资源内容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按照教学资源的来源,可以分为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根据性质,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课程资源还可以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明确了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我们对它的开发和利用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借助教材所涉及的方面领域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课外天地窗口,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人而获得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二)校园母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里教学资源中最直接、最亲密、最显现的资源就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文化


宣传长廊、科技室、展览室等以及校园环境。因为这些资源方便、快捷,所以应充分挖掘,让可以利用的校园教学资源活起来。

1、优化教室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大部分知识也是在教室里学到。我们要着力把教室建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教室除了要有学校统一规范的布置外,还要有适合于本班实际的文化布置特色。如教室里特色角、学习园地、抬头标语要焕然一新;图书架上要摆放着各种图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利用学校红领巾电视系统,为学生定期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片以增强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师也可从学校音像馆租借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文化百科知识等的教育碟片来辅助教学增长学生文化知识。同样,教室里的生物园、饲养园、展览室和黑板报等一起构成了室内动态知识源。

2、发挥图书馆资源库的作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图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医疗卫生、环境科学少儿百科,是学校内教学的资源库。这里面也同样有和语文知识内容相关的图书。我校图书馆现存书三万多册,对每本书进行电子编号、分类存放。图书馆还建设了电子阅览区,让学生在广阔的电子书海中遨游。学校图书馆为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凭图书借阅证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同时,每个班开设图书阅读课,通过图书阅读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另外,每个班都建立了“我是西新人”“队角”“学习园地”评比栏等有效激发学生你追我赶自主读书的热情。

3、开发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

校园环境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现的校园景点中那碧绿的草坪、盛开的鲜花、逼真的假山、高大雕塑和壁画以及其他设备设施成为学生文娱生活、养育熏陶的好地方和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好素材。隐性的是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都可以视为语文教学资源来开采、挖掘、利用。例如:学校定期组织各种阅读知识竞赛,如讲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新闻发布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语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语文竞赛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开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很多学生在参与校园语文实践活动之后,他们便有了写作素材。“一次有意义XXX”或“我第一次XXX”等为题的好文佳作不断涌现,这充分说明了校园活动也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校外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外教学资源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以及诸如乡土资源在内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说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极其丰富。但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这些资源不可能全部被吸收利用。因此,结合学生乡土实际对资源进行选择性的利用成了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关键。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对乡土资源进行


开发和利用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感情。例如:某位老师在教《鸟的天堂》(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一课前,充分利用了地域的优势,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目的性观察:观察中午和傍晚“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受?(课文中的“鸟的天堂”所在地就是在我们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村天马村,离市区只有几公里,是旅游观赏的名胜。)通过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充分感受榕树的壮丽和树上小鸟的活动情况。上课时,由于学生有了素材积累,他们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交流,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象,交流自己对此的感想„„真所谓畅所欲言不绝。课堂教学收到的良好的效果。课后老师还布置了一条这样的作业:我们该如何保护和开发“鸟的天堂”?让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回去实地观察制定出一个开发和保护鸟的天堂的方案。这位老师充分挖掘校外课程资源,并且及时把它和课堂教学中的书本知识相结合。恐怕学生在这节课上所学到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吧!

(四)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特点,起着延伸感官、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作用。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它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这是传统教科书和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网络资源的开发更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例如:某位老师在执教网络课《迷人张家界》时,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大的图片功能、数据功能、交互功能组织教学。①让学生检索与“张家界”有关的文章、图片、信息;②让学生交流汇报(包括信息搜索的方法、途径、网址„„);③教师总结,进行激励性评价,师生资源共享;④布置操作作业(利用电脑上的文字编辑功能输入一段你眼中的张家界文字片段或用画板画一幅张家界的山水图)教师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课堂上更注意信息技能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地方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

为了开发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不少学校在分析了地方优势和学校优势以及资源配置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各具特色的校本学习课程。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开发出新颖有趣,形式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我校开发的语文教学新课程“葵艺与我”让学生专门了解本地葵乡工艺品葵扇等葵织手工品历史和制作过程,然后编写习作记录关材料。“南宋海战”了解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在新会的亡朝历史,对新会的历史作一个有一定深度的探究。“冈州传说”让学生收集有关新会古今名胜和地方事物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回校交流,将来结集成册为新会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本地的特色课程学生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学习的热情,通过开发本地特色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知识增长、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爱国爱乡的情感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77e6515727a5e9856a61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