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蝉》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12-04 14:1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虞世南《蝉》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译文,原文,练习,答案,阅读

虞世南《蝉》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虞世南《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q尝清露,流响出来疏桐。位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

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今属于浙江省)人。沈静寡欲,精思读书,文章婉缛,初识MD224CH南朝徐陵,后仕隋,为秘书郎。进唐,为秦府记室参军。唐太宗时,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他的诗仍存有六朝绮错婉媚的作风。《全唐诗》编成其诗一卷。 【注释】

①雕q(ruí):古代官帽伸长弯曲的部分,也所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近的细嘴。②清露:甜美的露珠。古人指出蝉就是喝露珠生活的,其实就是刺吸植物的汁液。③流响:指连绵不断的蝉叫声的声音。④藉(jiè):凭借 【译诗】

蝉头顶像是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就是甘甜的露珠,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了秋风。 【赏析】

这首诗借物咏怀,寄意高远。作者以高洁的蝉自比,说只要栖桐饮露、立身高洁,则声名自远,而无须凭借外物的力量。

作者以蝉的形象,说明了自己封建制度士大夫的忠厚。 篇二:蝉(虞世南)阅读答案

蝉虞世南雕q①尝清露,流响出来疏桐。位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演唱,南冠②客思浅。苦不堪言云鬓影,去对白头诗云。露重飞形同虚设,风多响易浮。无人信高尚,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q(ruí):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1.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诗,从题材看都是□□诗。2分)

2.以下观点不恰当的一项就是()(2分后)

a.《蝉》中“居高”、“声远”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


b.《蝉》中作者以蝉MD224CH,说明自己的确存有出众的才华,流露出忠厚自信心之情。

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d.两首诗描绘的对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写的感情却截然不同。3.两首诗中都写道了“茜”,对写下蝉存有怎样的促进作用?恳请简约表明。(4分后) 【参考答案】1.(2分)近体咏物2.(3分)d3.(3分)《蝉》中的“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在狱咏蝉》中“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对写蝉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篇三:蝉古诗写作答案 篇一:蝉古诗阅读答案 篇二:蝉古诗写作答案 篇三:蝉古诗阅读答案

全文:下文就是蝉诗歌品酒写作试题答案及赏析,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Acura了蝉的高尚品格,同时也筹钱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尚和洁身自好的人格。【注解】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赞扬其人格。②q(ru):古人结在鬣齿的帽带弯曲部分,蝉的头部存有张开的鳞片,形状似的弯曲的冠缨。③藉(ji):凭借。15.念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怎样一幅画面?恳请描绘出来。

15.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16.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2)。赏析夏日是蝉鸣的时节。自古文人爱好蝉、写下了不少好诗、好赋。如唐代虞世南的《咏蝉》诗:垂q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说,蝉垂下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喻义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也有见蝉感怀,忧思不绝的,如唐代白居易的一闻愁思结,再听乡心起,李白的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备注:《蝉诗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一文由免费提供。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 篇四:蝉古诗写作答案 篇五:蝉古诗阅读答案 q尝清露,流响出来疏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7d1e9d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