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素材摘抄

2022-10-16 08:0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作文素材摘抄》,欢迎阅读!
摘抄,素材,作文,语文,高中



一、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片浊世清莲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颁奖词

是您,使内外交困的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虽屡遭疏远流放,赤子之心却始终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无能为力,您纵身一跃汨罗江,以身来殉美政理想 事迹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着作有离骚、九章等,这些着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斗争,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获奖名片医学泰斗 评价

1.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

2.一介农夫,怀揣着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颁奖词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坚定的信念伴你步入医学圣殿,不懈的努力带你翱翔成功之巅 事迹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86d390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