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见面礼仪常识

2023-10-05 02:10: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见面礼仪常识》,欢迎阅读!
礼仪,见面,古代,常识

古代见面礼仪常识

揖: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

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头在地必须停留一段时间。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冠礼 古代表示男子已届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礼记》上说男子二十岁加冠。'''加冠',届时将筮日筮宾,行冠礼,以示隆重。

笄礼 古代贵族女子表示已届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贵族女子15行笄礼,结发加笄(笄为发髻上插的簪子),取字,并可许嫁。古书说的'及笄''笄年''字人'皆指女子以成年许嫁。将近成年者则称'未字''待字'等。


筮日 古人举行礼仪选择吉日的占卜方式。用蓍草占卦为筮,用龟壳占卦为卜。

筮宾 古人举行礼仪选择合适主事人的一种占卜方式。

聘礼 先秦列国诸侯相互聘问所遵循的礼仪。其主要仪节是郊劳(国要员都郊迎来使)、聘享(在宗庙内的迎祭仪式)、私觌、飨宾(宴请来使)、馆宾、赠贿(使者临行,主国赠礼品)。后虽变化各异,但亦基本沿用,多用于外交。

六礼 古代婚姻礼仪,即六道手续,称为'六礼'。据《仪礼.士昏礼》载,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请期(家备礼告女家以商定期)、亲迎。

九宾 亦称'九宾之礼',为古代宾礼中最隆重的礼仪,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迎上殿。《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三拜 古代拜制沿革复杂。一般地说,长跪、弯腰、垂首至地为''。拜时头低垂触地,并略作停留,称为'稽首',或称'叩首',俗称'磕头'。古时常礼为两拜稽首,称为'再拜'。有时以示尊重或诚意,则变常礼为三拜稽首,称为'三拜'

丧礼 古称'凶礼',安葬死者前后的殓殡奠馔和拜踊哭泣的礼节。 古代祭奠或设誓的一种仪式。作法是把酒洒在地上。 如何跪坐

前据后恭古汉族是佩剑的,佩剑的士要时刻保持警戒状态.所以坐下来前,先单独弯曲左腿,因为剑在左面,突然拔剑的时候,不会划到左腿.单腿跪姿态.随后再弯曲右腿,下膝盖距离一拳宽度,双手握拳,低在腰部.站起来的时候,反之,先起右腿,便于拔剑,再起左腿。这个是武人的坐法.

文人的坐法是先弯腰,成鞠躬姿态,身体重心降低,随后,双膝盖着地.坐后和女子一样,是双膝盖并拢,双手平压在前面.另外,平日起居,可以用前一种.但是祭祀,跪拜,必须用后一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da40bb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