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员读梁家河读后感

2022-03-25 14:49: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党员读梁家河读后感》,欢迎阅读!
梁家河,读后感,党员,学生

学生党员读梁家河读后感

《论语》有赞: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古人常曰: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傲骨铮铮。做人如做树,毛泽东同志曾以"松柳之喻",我们要学习松树的原则性,也要学习柳树的灵活性,把根扎于群众之中、事业之中,我们将获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最终成长为挺拔的大树。种德如种树,党员干部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做一名勤勤恳恳的拓荒者。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这样一名勇于开拓的拓荒者,上世纪六十年代总书记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这里山山卯卯,滚滚黄尘,就像路遥《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有几分壮美,但更多的是满目的苍凉。而总书记在这里一扎根,便是度过了七年的知青岁月,七年,几乎是一个人青春时光的全部。对一个充满青春激情的灵魂来说,身处当时的政治氛围和艰苦贫瘠的生存环境,面对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其中的个中滋味不是现在的我们能体会得到的,苦,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但面对艰难困苦,他没有怨言,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干农活,不仅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五关"的重重困难,还帮梁家河打坝、办铁业社、缝纫社、修磨房。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把党赋予的各项

1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015f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