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侯治中

2023-09-26 08:4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陕西师范大学侯治中》,欢迎阅读!
陕西,师范大学,侯治中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韵律偏误

侯治中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偏误往往被大多数教师泛化总结为学生母语的负迁移,语学习过程中的规则过度泛化也往往会造成语内偏误。尤其汉语是讲究韵律的语言,韵律对语法构词会带来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除目前侧重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规则外,韵律因素也应作为一个主要因素融入教学中。 关键词:韵律 书面语 负迁移 汉语教学 一、韵律对书面语选用的影响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容易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学生母语的负迁移。但是,除了学习者母语负迁移外,由于汉语自身的特点,还存在着由于汉语知识内部负迁移所产生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现象。比如就拿汉语写作来说,一般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写作尽量使用书面语,避免使用过于口语的词汇。可即使学生很注意区分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在使用过程中,仍然还会经常出现这些方面的偏误。笔者于日本中央大学中国语表现课堂上(即作文课)收集到很多类似于这类的偏误。如:1.即使书不被拴在书桌上,谁也不可能去偷盗它(村上道子 《图书馆》

2.这个季节的自然风景很美丽。(村上道子 《梅雨季节》

3.落叶犹享命,随风一起飞舞(村上道子《十一月的发言》俳句翻译)

当然类似的偏误还有很多,因篇幅问题就不一一列举。结合学习者母语——日语进行分析,这些偏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学习者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而且这位学生的汉语水平在日本学生当中算相当高的,尤其在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分及选词方面上十分讲究。而且从语法结构以及语义上来讲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在写作中自己也是按要求尽量都用双音节书面语词汇,意思也基本完全一致,语法结构也没有错,为什么会出现偏误?对于这样的问题,一般只从语法结构角度和语义角度是无法给予解释的。而我们大多数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语感不顺。再如,大家所熟悉的日本著名的民歌《北国之春》的歌词,如第一句(しらかば 青空 南風,如果按照忠实原文的译法则会直译成:白桦、蓝天、南风……而正统中文版歌词则翻译成:亭亭白桦 悠悠碧空……为什么要这样翻译?有人也许会说汉语需要修饰语来增强描摹性、完整性和美感等,单独的词语无法成句等。

而在汉语中又有种叫“列锦”的修辞手法,比如大家熟知的元代散曲《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

: 表有误或不成词句


迹板桥霜。都运用了列锦这一修辞。这种句子的特点就是把一些名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成为对仗、押韵的句子。这种既创造了意境又表达了情感同时也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的这种手法不仅被大家普遍认可,更是作为千古名句广泛传唱至今。这种手法不仅存在于过去的古汉语当中,现代汉语中仍然也存在这种手法。比如大家熟知的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中,就运用了这种列锦的修辞。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再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我们也许会注意到,在句子构成、选词来看,读起来是否朗朗上口的韵律优先度在很多情况下都高于书面语和口语区分的优先度。因此,常常被忽视的韵律对文辞的选择,甚至对词法句法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二、韵律对语法结构规则的影响

正如刘丹青所指出,汉语语法光有句法规则和语义规则并不能保证造出合格的句子,因为汉语对语音节律尤其是语音单位的音节数目(字数)非常敏感,完全相同的句法和语义条件,常常因为音节数目不同导致合格性迥异

冯胜利也则多年来一直倡导并实践韵律句法学和韵律形态学的研究。比如,种树-种植果树-种果树都可以说,种植树则不行;耕地-种地-耕种土地可以说耕种地则不行;短语外,再如,皮鞋店-鞋店-皮鞋商店鞋商店;还有动词重叠的动宾搭配,比如他唱着歌-他唱唱歌-他唱着唱着歌就流下了眼泪。

因此,除了句法规则、语义规则外、韵律规则的掌握对学生能否够造出合格的句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应该纳入语法规则体系当中。正如冯胜利指出,韵律句法学的研究可以把韵律作为出发点,但是必须把句法作为落脚点。韵律句法学以句法研究为最终目的,即始于韵律而终于句法。因此,韵律规则也是我们汉语语法中值得去探索的。

而在汉语中,我们都知道动宾式跟动补式复合词在汉语中是能产性较高的。在能产性较高的动宾动补中我们可以发现由双音节动词加上单音节宾语或补语构成的复合词非常少。比如:改正,修改正;提高,提拔高;站稳,站立稳;种地,耕种地;得罪,获得罪;等。陆志韦也曾指出过说,多音动词加上宾语,一般不会构成词。但是如何解释这种【2+1】模式行不通现象,我们就不得不从韵律角度去出发去探索了。除此之外,汉语里也没有单音节动词加上双音节宾语或补语式的复合词。比如:放松,放宽松(短语)扩大,扩广大;缩小,缩微小;法,设方法。等等。

当然,对于这种问题,李临也曾在《现代汉语动词》中则提出,之所以像种植”“浇灌”“等双音节复合词难以与像树、花、报这样的单音节的词汇去搭配的主要原因是,拿一个口语里的词汇跟一个书面语中的词汇搭配显得不伦不类,因为风格有冲突。这种风格说的解释虽然很有道理,可是冯胜利对此观点,不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指出,双音节词汇之所以在风格上显得庄重,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音量的支撑。恰如《马氏文通》中所谓“古籍中诸名往往取双字同义者或两字对待者,较单辞只字其词气稍觉浑厚”。郭绍虞(1938)也指出,“复词音节总较单词为强一些。 同时他也指出了风格说这一解释的不足,他举得

: 表有误或不成词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238ec2581b6bd97e19ea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