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系列之一

2022-05-06 13:1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系列之一》,欢迎阅读!
诗词,之一,系列

诗词系列之一--我们为什么要学诗词



各位西瓜视频的朋友们,大家好:

关于诗词的话题,我憋在心里很久了,一直想和大家聊聊。想聊是因为当代涌现出了无数的“诗人”,这些诗人可谓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这些人的诗词之中虽有凤毛麟角般的好作品,但更多的是连诗是什么都没有弄清楚,却把自己的诗标榜成律诗古词。于此,我觉得有必要谈谈关于诗词的话题。从今天开始,我会陆续和大家聊到我对诗词的一些浅见,算是班门弄斧,博大家一笑。下面,我开始讲解关于诗词的第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诗词。

我们先不妨从论语中的一段对话开始,《论语·季氏》中记载:(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这段话非常浅白,就用不着翻译了,这里的诗特指《诗三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经》。这里的言不是平常所说的话,是贵族,君王之间的谈话。可见在古代,学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关乎到一个人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贵贱。

随着时代变迁,诗的身份特征已经慢慢淡化,甚至失去了身份的象征意义,正如刘禹锡所说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由贵族阶级所特有到平民百姓能够熟练使用,诗词在其演化过程中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越来越兴盛,越来越为人所津津乐道,此正反应了诗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自有其兴盛的道理。那么,其诗词兴盛的原因在哪里,这也是我今天想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诗词的原因。

我们知道,《诗经》是第一部劳动人民的作品,经过统治阶级收集整理而成,到了孔子时代,进行了删减和编纂,由数百篇缩减成了305篇,简称《诗三百》

何休在《公羊传解诂》中说:“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了,所谓诗词,不过是人们对劳动,对生活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叹。此正说明了诗词起源于民间,而后,又在民间发展兴盛

讲到此,不得不提一下目前所能寻找到的最早的一首古诗《弹歌》:“断竹,续

竹,飞土,逐肉”。

此诗载于《吴越春秋》相传是黄帝时代产生的一首民间歌曲,据说是越国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用了这首民歌作答,其意为:断竹


砍伐竹子,断成竹条;续竹,连接竹条,做成弓箭;飞土,出发打猎,尘土飞扬;逐肉,追逐动物,射到猎物。 短短八个字,就呈现出一幅鲜活灵动的古代狩猎图。诗的魅力不言自明。

以上讲了这么多,看似还没有解决我们为什么要学诗,那么好吧。我们再看看现代人写的现代诗歌吧。

讲到现代诗歌,我们首先要提到风流人物徐志摩,相信有不少人能够背诵他《别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一段或某几段吧。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的魅力直击灵魂。

诗可以让人在夜雨里哭泣,也可以让人在寒冬里看到春天的暖意。

岁月流转到现在,我们不用再为谋生而奔走,社会也开始进入佛性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再走出家门,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仿佛已经把自己封尘了起来。

你的心可以封尘,但你封尘不了那些象音乐般流淌的诗歌,我们可以想象以下的场景:在某个孤独的夜晚,突然收到最心仪的人发来短短八个字:“春风十里,不如想你”。此时的你,将会是什么感觉。又比如:当你出差在外,对月相望,你的爱人给你发来几个温馨的文字:“陌上已花开,君可缓缓归矣”。再比如在大雪之夜,你燃着小火,你的头脑里会突然会冒出一首小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


一杯无”,又或者你看到一丛丁香,突然想起“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愁”的诗句。可以这样说,作为从古到今传承了几千年的诗歌,已经溶入了我们的血液里,我们是带着诗的基因出生的,也必将此传给我们的后人。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学诗,不学诗,你内心流淌出来的也许只能是这样:“他妈的,这样的景色好美好美……”,古语有云,焚琴而煮鹤,只能大煞风景。

在一代代对诗歌的迷恋里,在对后代有着传承的责任里,我们还有不学诗的理由吗?

无论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幽清,还是“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情谊;无论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激励,还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诗始终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也终将在诗的怀抱里升华我们的灵魂,优雅我们的生活。

富而鄙,无人敬之;富而贵,人皆附之。生活优越了,更要懂得内在的修为,感谢中华的诗词文化,让我们能享受这独特的诗歌魅力。

今天这一讲至此结束,谢谢大家,欢迎关注和点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30557e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