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20《蝉》教案

2023-03-02 02:0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20《蝉》教案》,欢迎阅读!
上册,教案,年级

2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了解蝉的特点、习性,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2.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作品,了解蝉的特点、习性,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一、新课导入

说两个谜语,请大家猜下:“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这说的是什么呢?我们从周瘦鹃先生《苏州游踪》中写的一段文字可以看出答案。“在大热的几天里,一天到晚,总可听得蝉声如沸,小园里树木多,所以蝉也特别多,便织成了一片交响乐,简直闹得人心烦意乱。天气越热,蝉也越闹,清早就闹了起来,直闹到夕阳西下时,还是无休无歇。听它们的声音,似乎在唤‘知了!知了!所以蝉的别名就叫知了。但不知它们成日的唤着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么。”蝉到底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从法布尔的《蝉》中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背景知识 1、了解作者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文学界的“维吉尔”。

2 创作背景

《蝉》是法布尔在长期实地观察的基础上,以第一手资料写成的科普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原文共四个部分——“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课文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3、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三、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无动于衷nián bó xià 喧嚣zhōnɡ 寻觅mì xiān 跳蚤zǎo xiāo ruì yōnɡ qí 涂墁màn suì道 qiānɡ kē外 sāi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涂墁: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 倒楣: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罅隙:缝隙。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四、课文解析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1),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27),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第三层(811),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1213),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1417),写蝉卵遇到的危险。

第三层(1820),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2123),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24),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2526),概括蝉的生活历程。 2通读全文,课文两大部分是怎样安排顺序的?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来写?假如把两部分顺序换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两个部分的说明顺序是按照蝉延续生命的几个过程安排的——先由幼虫到成虫,然后成虫产卵完成繁衍,孵化成幼虫结束,这就是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作者并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入手,介绍这一过程,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体现了本文别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如果将两部分的内容换过来,看起来是按时间顺序介绍蝉从卵到幼虫、由幼虫再到成虫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会显得呆板、无趣,也不符合人们对蝉的认识规律,也不能更好地表现蝉生生不息的种族延续过程。

3、语言准确,是科学小品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试举例说明。 ①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的习性,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牺牲自己的家族。一个“竟”字,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对蝉的同情。

②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黏土、天冷和四年黑暗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与困难。

4、语言生动形象,是科学小品文写作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试举例说明。

如第6段“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蝉面对蚋来侵害蝉卵时无所作为的本能,融入了作者的惋惜的心情。第10 写蝉最后从壳中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用 一连串的动词,“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5、“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蝉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所选文段,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6、“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结构上讲,这句话结束了从卵到幼虫的说明,收束全文。从作者的感受讲,这句话在概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及漫长而苦难的生存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

7、选文最后一段说:“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受,这就是蝉的生活”,而前一段则说:“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既然是个“秘密”,作者又为什么说是“苦工”呢?这样说,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两者的说法并不矛盾。“苦工”是就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时间之久而言的,“秘密”是对未成长的蝉的地下生活具体方式而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377aa7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