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萧萧》的读后感

2022-08-07 04:0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沈从文《萧萧》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沈从文,读后感,萧萧

实用总结

浅析《萧萧》

沈从文在《萧萧》文中描述了一个名为萧萧的女孩的故事。萧萧,一个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啊,可是,在读完《萧萧》之后,我有感觉到了这个名字中所带有的那一丝丝忧伤。

怎么来说《萧萧》这篇小说呢,它给我的感觉是十分的平淡,就连那种悲惨也是一种很小、很细的一种悲伤,不与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那么悲痛。《萧萧》全文是以一种平淡的直述来讲述萧萧的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不同于祥林嫂,对于祥林嫂,感觉很悲惨,可是总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觉得她是活在小说里的人物,而对于萧萧,她更像真实的人物,没有用小说的那种夸大、巧合手法,她更符合我对以前生活的想象。萧萧如同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一样,有着生活中的不幸,也有他人的关怀与关爱。

萧萧的身世是不幸的,她没有母亲,从小就寄养在伯父家,在还不明白事理的时候,就出嫁给一个岁的小男孩,因为没有母亲,加上又是寄养在伯父家里,萧萧出嫁时并不像其他女孩那样哭来哭去。关于萧萧的这段身世,沈从文老先生并没有刻意从这里突出萧萧的悲惨,反而是不加任何感情去描述这一事实,这就让读者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忧伤。也正是这种不加感情的叙述让我觉得萧萧更加真实,仿佛就在我身旁。

在写萧萧做了小男孩的媳妇后,沈老描述了萧萧的日常生活,就好像一个保姆在带一个孩子,平淡。后来又写到了关于女学生的事情,把农村里的人对这场思想启蒙的态度写出,交代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在说思想启蒙还是没有改变农村的固化思想,农村里的人对这种生活方式不能接受。

再接下来,就是萧萧在花狗的诱惑下尝了禁果,并且怀孕了。而且在萧萧告诉花狗之后,花狗就跑了,留下萧萧一人独自面对。在那个时代,一个本应为小男孩继香火的女孩,却坏了别人的孩子,这可是一件大事,萧萧一个女孩怎么能独自承受。这里让人十分揪心,心痛这个无知、被骗去身子的女孩。只是后来的结局让我意想不到,但又是在情理之中。在最后家中并不是像我想的那样:萧萧受到所有人的歧视,大家都在逼她去死,然后又说什么封建思想逼死了萧萧。很意外,沈老安排了另一种结局。或许是大家和萧萧生活了这么久,产生了感情,但出于礼俗,也不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于是就让萧萧的大伯做决定。因为没有受到过多的那些灭人性的“子曰”熏陶,大伯决定把萧萧另嫁人。到最后又因没有主顾,萧萧还是在这个家庭生活下来,这个家庭也就接受了她。

这个美好的结局我很喜欢,不过在读完之后有点惊讶:就这么完了?这就是大结局?这个结局更加凸显出这篇小说的舒缓平淡。《萧萧》一文从另一个方面给我展示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在不幸中也会有人性美的一面,在传统生活中并不全是祥林嫂式的悲哀。

1 /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3bb3a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