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设计教学细节

2023-09-28 03: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设计教学细节 》,欢迎阅读!
细节,教学,如何,设计

浅谈如何设计教学细节

浅谈如何设计教学细节

【摘 要】教学细节,是精彩课堂、魅力课堂强有力的保证。首先应该关注主要细节,深度挖掘文章的知识重点、能力训练点、情感体验点。其次对于"惯常"细节,要换个角度审视,在平淡中寻找教学的亮点。最后,我们应该捕捉生成细节,巧妙引导,生成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教学细节 挖掘 创新 引导

教学细节是教学理念集中而鲜明的表达,也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透过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还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学得主动和高效。一节成功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细节,因此设计好教学细节,才是精彩课堂、魅力课堂强有力的保证。那么,该如何设计课堂中的细节呢? 一、关注主要细节,深度挖掘

一篇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课堂中的教学细节也很多,作为教者,应该选择关键的细节,放过次要的细节,深度挖掘关键从而突破生成。何谓关键细节,即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易错之处,或者文章的知识重点,能力训练点,情感体验点。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第一次抱母亲?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在这个片段中,于老师紧紧扣住文章题目这个细节在做文章,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这个点找到了思维的喷发口,从而提出了"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于老师的慧眼识金,学生怎会有这么的珍贵的疑问呢?这就是把握关键之细节!

二、改造"惯常"细节,大胆创新

对于"惯常"细节,如果我们能深入反思,换个一角度审视,以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就能在平淡中增添亮点。以默写生词为例,就可以一改往常的老师报一个词语,学生听写一个词语的形式。记得听过一位老师在赛课时曾经这样听写过词语,让人耳目一新:师: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写:传说。师:本文讲的就是曲子怎样谱成的?--生写:谱写。师:接着请听写一组词语盲姑娘、蜡烛、琴键、清幽。同样是听写词语,这样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写能力,培养了学生注意力,同时也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方式。当然听写的方式可以这样灵活多变,那么检查初读的方式呢?布置作业的方式呢?等等,这些都应有相应的变化。因此,


只有改变"惯常"方式,才能将平常变为创新,乏味变为趣味。 三、捕捉生成细节,巧妙引导

教学的细节需要精心的"预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心互动中,会经常闪现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细节,此时的教师,就应把执行预案看做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收集、捕捉、筛选这些细节,把它作为鲜活的课程资源,紧紧把握,因势利导,从而使课堂教学由"执行预案"走向课堂即时设计教学细节,师生互动生成。 如我在执教?小镇的早晨?一课,学习到课文第二小节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觉得这一小节哪儿写得最好?"

生:我认为"火苗舔着的大锅"写得好,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生动逼真。 生:我也认为""字用得恰当,但是这里用"火苗"就不够准确了,我们一般说用舌头舔,所以我觉得应该改为"火舌"舔着大锅。

这样的情况是始料未及的,我微微一怔,但是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我决定把问题抛给学生,也留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不用"火舌",而用"火苗"呢?小组间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生:好似火势弱一些叫"火苗" 生:"火舌"可能是火比拟大吧?

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上学期学过的?生命的壮歌?一课有一句话里有"火舌"这个词。于是我提醒孩子们。

生:那时候的火势是非常大的,很猛烈,用的是火舌。

我赞许地点点头,并适时总结:一般火焰我们称为"火苗"喷吐的火苗我们称之为"火舌"解释完之后我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引导孩子们看看这两个词语所处的环境。学生们又叽叽喳喳的议论开了。

生: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如果用"火舌",与当时的气氛不和谐。 生:如果用"火舌",火焰就很猛烈,再用"",就有点搭配不当了。 听了孩子们这样的精彩答复,我欣慰的笑了。

反思:课前预设,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谈谈对文本言语表达的巧妙之处有哪些领悟,没想到一个学生竟然唱起了反调,认为"火苗"一词用得不当。其实民主的课堂经常会出现学生提出问题的现象,那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了新旧经验间的矛盾冲突,这反映出学生正在积极思考。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有人听课的情况下,不少教师害怕学生作出意外的举动或者答复,只希望按照自己的课前预设一环接一环的走下来。其实,突发性意外事件在课堂上是不可防止的,但并不可怕。

一棵大树最能表达其生命活力的就是其繁茂的枝叶,一堂课的精彩莫过于其中的一些闪光的细节。正是许许多多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才使得教学充满着变化和灵动,充满着诗意和创造。教学的魅力,其实也就是细节的魅力。它看似平常,却在平常中蕴含着智慧;看似简单,却在简单中孕育着深刻。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74b541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