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文学作品

2023-05-26 15:2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解读文学作品》,欢迎阅读!
文学作品,解读,如何

如何解读文学作品

作者:覃正霞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0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恩格斯的名言。他告诉我们,同一部作品(形象),会有若干种不同的解读,就像看《哈姆莱特》之后,每个人心目中的哈姆莱特都是不同的。欣赏文学作品,实质上是读者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但这种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并非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胡拉硬扯,穿凿附会。笔者认为有应遵循几点: 一、文学作品是多元解读的对象和基础

文学作品即文本,是多元解读的对象和基础。充分尊重文本这是我们必须坚持和把握的基本原则。任何脱离文本的解读,牵强附会、无中生有都有可能是错读、误读、曲读,完全超出了多元解读的底线,这是不允许的。

汉语,是一个语意十分丰富的语种。用这樣的语言所呈现的作品,具有先天的多元性。加之作者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必然会构成作品表现主题、人物形象等内涵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我们不多元解读,就无法深入领会作品的真实意义,使我们的阅读偏离正确的轨道。必须明确个性化的多元解读是作品本身固有的一种特质,它是客观而真实地存在的。 二、读者要充分展现自我,成为多元解读的实践者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作品的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读者是主动的,是整个阅读过程的缔造者。读者要积极地与作者、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才能把阅读行为引入深刻地层面。由于读者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知识素养、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性别个性、社会背景、文化种族、年龄健康等等的不同而各异。对此诸多的差异就引发了读者在同文本、作者的相互倾诉中,衍化成阅读视角、关注重点、体验重心等等方面的倾斜与差别。但这些解读只要不脱离文本,都可归为个性化解读,是丰富作品的重要因素。读者的这种个性化解读,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让作品充分地得到了终极成长,从而也推动了读者自我的成长,我想这应该是阅读的精髓。 三、要加强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合作型多元解读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独立个体的互相合作。多元解读因个体差异而为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读者间的相互学习、互为补充能够有力地推动探究学习地深入开展。合作学习时要完全尊重读者各自拥有的话语权,彻底打破传统学习时老师讲、学生听所形成的教师唯一论”“确定论的阅读思想。


不难看出,小组合作型多元解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学生个体为单位的解读,二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解读。但无论是哪一种解读,都要充分尊重各自的个性发展,学习成员之间不管是同学还是教师都要是自由平等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层面上真正体现个性化的多元解读。

一般来说,合作型多元解读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在进行合作学习前,各小组成员根据对文本的初步阅读,列出各自的讨论提纲,提出各自的观点,并要有合理的依据。

(二)小组内部,根据成员的不同观点加以整合,形成相对一致的小组观点。对相同的观点可以向纵深方面加以讨论以寻找更加有力的分析或证据;对不同的观点,经过讨论、整理、加工,达成初步的小组共识,要有充分的支持理由。

(三)小组间的交流,形成集体思维的碰撞与升华,为各自的观点寻找更为广泛的理论支配。这也是大面积地分享成果,分享智慧的时机,也是观点最终得以成熟和认可的所在。 (四)书面成果的形成。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各小组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打磨,如果再加以梳理成书面材料,成果会更加完善。 四、多元解读必须把握好

在进行个性化多元解读时,由于我们的理论知识不丰富,生活经验也有限,难免会使解读的方向有所偏离,乃至出现脱离文本、空穴来风、偏离现实等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小组合作,这不仅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现实解读中应有的元素。我们就是要通过合作的形式,凝聚更多的智慧,让广大读者逐渐成为成熟的读者,让自己也充分分享他人的阅读乐趣与成果,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多元解读就是要寻找第一千零一个哈姆莱特,这是我们的阅读期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95d308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