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美德之邻里团结

2024-02-13 07:04: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美德之邻里团结》,欢迎阅读!
邻里,美德,团结,家庭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家庭美德之邻里团结

摘要: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现代,作为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的邻里团结受到忽视。邻里之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邻里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与中国古代的邻里关系进行比较,提出了如何处理好邻里关系的建议。 关键字:家庭美德 邻里关系 和睦

家庭美德之邻里团结简介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本文主要讨论邻里团结。

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邻里关系,邻居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仅有助于我们克服困难,还能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 按照邻里道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对于树立社会主义的社区新风有着重大意义。 我国古代邻里之间的佳话

在我国古代,人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帮助很多,抑或是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邻里之间的关系很好,并流下了很多佳话。以下就是一例:

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平日骑驴上朝或外出。他对驴子很喜欢,每天上朝回家,亲自为驴子喂料并经常照看。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夫妻自然非常高兴。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可杨翥是朝廷大官,这家人也不敢向杨翥说这个事。眼看那孩子一听到驴子叫就哭,饮食也明显减少,父母最后还是把这件事和杨翥说了。杨翥听后二话没说,随即就把自己的驴子卖了,从此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这是杨翥卖驴的故事,这段邻里之间的佳话激励着以后的人与邻居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现代邻里之间的冷淡与重建邻里关系

当然生活中肯定有与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家庭,这里分析邻里之间关系的总体概况。

重庆市做过一项关于邻里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7%的人对邻居持无所谓的态度,26%的人用了“冷淡”来形容自己和邻居的关系,更多的人选择了“一般”,这样的“一般”仅仅限于知道“这个人是咱们小区的”,或者是“这个人有点面熟”。熟识的16%则居住于“单位的房子”,邻居们原本就是同事。社会学家胡光伟分析,新型社区中业主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大是造成这种态度的根本原因,有无邻居,有什么样的邻居,对个人的生活几乎不造成影响。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450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 (一)邻居何以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楼越建越多,邻居之间物理距离越来越近,然而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当防盗门和猫眼隔离了邻居的隐私,相应地也阻断了咫尺之间的问候,邻居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当然我们也该看到,日渐疏离的邻里关系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方式的变迁以及社会结构的日益多元化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社会群体的邻里社会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前人

3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们多来自同一个家乡或同一个单位,彼此熟悉,邻居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多,居民与居委会等传统邻里组织的关系联系也较为密切。住房结构的改变导致我们从“熟人社会”步入“匿名社会”,人们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程度的提升、科技的发达使人们相互依赖感降低,生活节奏的加快更迫使大家放弃交流的时间和渴望。 (二)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

实际上,邻里关系看上去是件小事,但折射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远近的变化。只有当每一个社区里的居民都和睦相处,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可以说,社区在融合邻里关系中扮演着“粘合剂”的重要角色,应通过提供各种便利的交流条件和平台,增进邻里之间的了解与互动。比如,近年在厦门、珠海等城市广为开展的社区“邻里节”活动,就是融合邻里关系的一个好办法、新形式。邻里之间敲一扇门,栽一片绿,聊一会天,解一份忧,既增进了情感,倡导了文明,也使整个社区、城市处于祥和、融洽之中。“邻里节”以社区为单元,每年都有新的主题与活动内容,让数以千计的人们走出家门,改变城市生活中邻里之间不相识、冷漠、旁观的状况,创造了一个友爱、互助、温馨、和谐的家园,正像《邻里歌》中唱的:“头顶同一片天,脚踏同一方地。你住在我楼上,我住你隔壁。门对着门天天见,楼挨着楼是邻里。远亲不如近邻啊,快乐长伴我和你。”

(三)重拾邻里只是相互信任的开始

“远亲不如近邻”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人际相互依存度高的产物,里的互助更多地是基于生存的共同诉求,建立起人际之间高度信任。和谐的邻里关系,一直都是传统文化价值中,最具温暖、最具人性化味道的一抹亮色。

诚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浓厚,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小,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平房走向高楼的过程之中,就应该把传统的思维与观念一路丢弃,变得一地狼藉。事实上,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不在于物质的极尽丰富,也不是在于人的空前解放,而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心灵的幸福安放。当前,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之下,相当部分的社会成员精神的枯寂与物质的富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际信任造成的精神焦虑,斥着官场、职场、商场,人与人之间到处缺少信任的氛围,不信任久而久之便成了思维的惯性,让相信一个人变得格外的奢侈。

附着在冷漠邻里关系的表皮之下,便藏着“不信任”的影子,越来越多的人把家当成了远离“江湖”的“避难所”,抱着“不信任”充当城市的“隐者”,不愿意被邻里打扰,也不愿意打扰邻里,即便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打招呼,也属礼节性质,推己及人之下而拒人以千里之外。所以,冷漠的邻里关系表面上看是人际依存诉求的弱化,更深层次是农村文明走向城市文明进程中,精神信任的丢失。

其实,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之中,或许没有哪一种关系比邻里关系,更少一层利益关系,更少却许多功利因素,仅仅只是同居一处的居民而已。因而,重视邻里关系更该是建立人际信任的开始,只有融洽的居住环境,才有安定的幸福家园。重视邻里关系所需要做的,只是放开信任的胸怀,遵守“互信互助不互扰”准则,走到邻里中去,多接触、多沟通。 处理邻里关系的准则

1适应环境:营造出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邻里氛围。

2多想他人:邻里关系处理得好的关键,就是凡事要先想到他人。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97c82a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