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

2022-10-27 12:0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琵琶行(并序)》,欢迎阅读!
琵琶

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正当他完全沉醉其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定睛一年,听者竟是一个樵夫,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他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二、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1.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 2.细节探讨

提问:这种共同的沦落之情是由什么因素触发的? 明确:人事、环境、音乐

提问: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分别是怎样处理的? 明确: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暗写)

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明写:详写) 闻琵琶(第五节)青衫湿(明写:略写) 3.教师范读音乐描写部分


布置学生轻声自由诵读第二节的音乐描写,并讨论这些手法的妙处,并能画出曲线图以显示音乐的节奏变化。

找出比喻句,体会其效果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如私语

以“急雨”和“私语”来比喻乐声,写出不同弦乐的特点。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以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比喻两弦和谐,清脆圆润。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用花底莺语比喻旋律的婉转流利,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以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声和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响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壮的乐音。

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能听到的声音描绘乐声,把抽抽象无形的音乐刻画得具体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呜咽的乐音,还能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在音色、音调上又有明显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面而有层次。 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用:用听琵琶演奏的人的反应烘托出琵琶女的演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侧面描写音乐效果之好。

3.找出叠词及双声叠韵词。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乐) (1)叠词

(2)双声叠韵词

间关、幽咽、呕哑、嘲哳

小结: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直接模拟声音,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突出了音乐的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 三、拓展升华

琵琶女的遭遇为什么会引起诗人的强烈共鸣?怎么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同”在哪里? 师生共同探讨

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经历的四点相同之处:

来历相同(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我自去年辞帝京)

才华相同(琵琶女: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歌咏佳句尽为白公所占) 遭遇相同(两人都是由备受赏识沦落到如今的凄凉境地) 情感相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 他们是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四、再读文本,品味感受

思考: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的内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a27c80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