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画卷·杜鹃城

2022-12-14 00:1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诗画卷·杜鹃城》,欢迎阅读!
画卷,杜鹃



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是美丽与传奇并存的。在古时候称之为益州,因地广人稀,钟林毓秀,培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这里沃野千里,地杰人灵,各府州郡县更是才人辈出。 在成都府西行二十余公里处,有一郡县名为郫邑,因杜宇化鹃,又称杜鹃城。如诗如画的古老城市,历经千年,在成都府的荫庇下决然而起。我怀念这座古老的城市,因为我在这里土生土长,陪伴我走过了十八载春秋。

说到杜鹃城,不得不说的是现望丛祠里供奉的两位大帝:望帝和丛帝。这是很多郫邑人都知道的故事,代代相传着。在历史上也有很多文人墨客传颂着望丛二帝的功德,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两句诗虽并列了两个典故,但可以看出望帝春心托杜鹃的亲民之心和爱民之切。

当然在此岁月之间,流传的典故数不胜数,但望帝春心确实是很贴切民众的,也是为大众所熟知的。有人问望帝是谁?其乃西蜀之王杜宇,善于农耕之术,普及农耕,教会百姓务农,学会独立自主。百姓无不效仿,蜀地也因此富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有传说说杜宇归天后,因挂念百姓,为提醒民众要及时播种,便化作杜鹃鸟,每值春分时节,便飞回昔日国土啼叫不止,意欲提醒民众快快播种,莫错过了时机。时人闻听杜鹃啼叫,莫不哀恸,也报以敬畏之情。

杜鹃啼血,也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典故,有很多诗人也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南宋的文天祥,有诗云: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从而表达了自己的无限忠君爱国的思想。即便被俘也绝不做叛国投敌之人。 关于望丛祠本就是神话与传说的延生。望帝和丛帝本就是两个传说中的人物,都是农耕的先祖,是受万人敬仰的。依稀记得每年春耕时节在望丛祠内都要举行一个祭祀活动,是为纪念先祖的超然智慧,也是感谢先祖,希望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祠堂内有三个词:惠泽西蜀、造福海邦、至德圣道。这是后世之人对于望丛二帝功德的评价,也是为纪念望丛二帝伟大功德的一种歌颂,希望后世的子子孙孙永不忘怀。

我忘不了,因为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不可能忘怀,还记得高三的那一年,每一个中午我都会到那里,坐在亭中看书、背诵课文。我看的是历史,背的是古文。希望得到先祖的福荫,我围着望丛二帝的圆墓转了一圈又一圈,望着苍松翠柏,斜阳娇艳,点破松林,内心顿觉激扬。我感谢厚土栽培,蕴育了无数豪杰。扬雄、严君平、何武、张俞&&一个个名字在我脑海闪过。细数现代,驰名中外的歌唱家廖永昌也是出生在郫邑的三道堰。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净化了我浮躁的心。

这里是最初的巴蜀文化的发源地。有诗曰:九天开出一成都,万脉千流源望丛。开文化之先河,流传至今。很多人已经忘却了巴蜀文化的根本,不再讲究一个源点,而我不以为然,我敬重的是历史,是人文情怀。更关心的是一座城的丰功伟绩,我成长在这里,时刻以此为荣。这里也是传奇的纬度带北纬30度。我相信这个北纬30度会带给人一定的惊讶,没错郫邑也是坐落在这条传奇的纬度带上的。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珠穆朗玛峰等等世界奇观,大家都能够耳熟能详,对此也是充满着神奇和向往的。我也是向往的,不过我也是出生在这条纬度带上的,一座郫邑,是古蜀文明的摇篮之地,千年的古蜀国,沉淀的厚重历史,已然让人惊叹。时人依然保留着最初的人文情怀,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无不透漏着古蜀文明的踪迹,我走过的十八载春秋,也是在这样的一种情怀下滋养,接受特有的地理文化的哺育。

现在的这个时节,正是杜鹃花开得繁盛的季节。在清明节我回去的时候,还只是花骨朵儿。


整个城市的绿化带都会有杜鹃花,这是一座城市的代名词,也是让人们记住传说与历史的芥蒂。我怀念如初,正如杜鹃花开的烂艳芬芳,在人们的记忆里永远的鲜艳夺目。

这就是一种情怀,对于故土的一种依恋。我无法明确的述说这样一种温柔,当你远离家乡,飘离在外,你才会知道游子思乡情切的那种感觉。当你有一天脚踏故土的时候,你才会真心的感谢这片润土,带给了你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多的是一种家的感觉,你觉得安心舒畅,不再有烦恼,你会想这里就是我的天,我又何必顾虑那么多呢。的确,在这片土地上有你儿时的记忆,它记录了你成长的一切。在这里,有你的亲人、兄弟姐妹、同学、朋友,有你怀念的事和物,你安心,不再感到疲惫。所以依赖,这座城市就是你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主场之地。我一样有这种情怀,在这如诗画卷的小城里成长,感叹良久。即便我身在远方,依然心有挂牵。 一座城,记载了一段历史,积攒了厚重的人文。又回到望丛祠里,现在这里已经完全的开放,重新的规划了一遍,里面有茶楼、餐厅、休闲娱乐。旁边是书画协会,偶尔会因时因地举办一些书画展览。我又回到了当时读书时的亭子,眼前依旧翠柏苍松,绿树成荫,几个顽童还在追逐嬉戏,墓碑前的老人还在虔诚的烧香跪拜,一切又复归平静。 我似乎听到了杜鹃鸟在啼叫,在这静谧的庭院中显得格外亲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aea66f284ac850ac0242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