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员日常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文档

2023-02-22 16:0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采购员日常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文档》,欢迎阅读!
采购员,工作内容,工作职责,日常,文档



采购员日常工作职责

作为一名采购人员,在岗位上究竟该做些什么呢?通常来说,采购员的日常工作职责有以下内容: 1.

采购计划与需求确认:1)采购计划:a计算生机采购数量;b

定最适当的采购数量;c编制订购数量;2)编制采购金额预算:a算采购预算金额;b设计采购金额;3)确认请购需求:a了解请购提出人员或部门;b审核请购单内容;c决定订购方法;(运用资料或表单:生产计划用量清单、存量管制卡、用料计划表、采购数量计划表、采购现金预算表、请购单)

2.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1)供应商寻找;2)供应商调查;3)供应

商评选;4供应商评价、考核;5供应商奖惩;(运用资料或表单:供应商调查表、供应商评估表、供应商考核表)

3. 4.

采购数量控制:1)计算适当的采购数量;2)寻找适当的订货方

法;3)灵活运用数量策略;4)采购数量计算公式运用;

采购品质控制:1事前规划:a决定品质标准并开到公平的规格;

b买卖双方确认规格及图面;c了解供应商承制能力;d买卖双方确认验收标准;e要求供应商实施品管制度;f准备及校正检验工具或仪器;2)事中执行:a检视供应商是否按照规范施工;b提供试制品以供品质检测;c派驻检验员抽查在制品品质;d品管措施是否落实;3事后考核:a严格执行验收标准;b解决买卖双方有关品质歧视;c提供品质异常报告;d要求卖方承担保证或保固责任;e淘汰不合格供应商;(运用资料或表单:供应商品质来料验收记录、不合格处理记录、来料检验报告、供应商品质统计表)

5. 采购价格控制:1采购价格调查;2采购价格分析与确定;3

询价;4)报价单审核与分析;5)议价;(运用资料或表单:采购订单、报价单)

6. 交货期控制:1)事前规划:a确定交货日期和数量:b了解供应商

生产设备利用率;c卖方提供生产计划表或交货日程表d给予供应商物管及生管能力e准备替代来源;2事中执行:a了解供应商生产效率;b买方提供心要的材料,模具或技术支援;c买方加强交货前的稽催工作;d交货期及数量变更的通知;e买方尽量减少规格变更;3)事后考核:a对交期延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b检讨是否转移订单(更换供应商)c执行供应商的奖惩方法;d完成交易后剩料、模具、图面等的回收;(运用资料或表单:采购追踪记录表)

7. 采购成本控制:1)事前规划;a建立合格厂商评选制度;b查询以


往的采购记录或当前市场行情;c了解买卖双方的优劣势;d掌握影响成本涨跌的特定因素或事件;e制定适当的规格,避免发生绑标或指定厂商采购;2)事中执行:a寻找3家以上合格厂商报价;b进行报价分析或成本分析;c运用议价技巧;d协助供应商推行价值工程;e供价格变动报告表;3)事后考核:a选择价格适当的厂商签订合约;b约定价格调整的特定因素(工资、电汇费率、材料成本等)c长期合约应定有计价公式;d利用数量折扣或现金折扣;e查核发票价格与订购价格是否符合;f制作价格差异分析;g建立价格资料档案;(运用资料或表单:供应商评鉴办法、评鉴表、采购记录表、报价单、成本分析表)

8. 采购合同管理:1)合同拟定;2)合同签订、修改;3)合同归

档保管;4)合同执行查核;(运用资料或表单:采购协议、品质协议等)

9.



采购记录管理:1)采购记录设计;2)采购记录填写;3)采购

记录归档保管;(运用资料或表单:各类表单)

采购员日常工作内容

采购工作内容也就是采购工作的主要流程。但往往有许多新上岗的采购员因为对采购流程不熟悉,对采购工作无从下手,或进行采购活动时错漏百出,甚至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采购员在进行采购活动之前,熟悉和了解采购流程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而言,采购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信息收:1)充分了解请购材料的品名、规格。 2)调查市场行情。

3)收集有关生产厂家资料。 4)收集有关替代品的资料。

5)收集有关品质及其他方面的资料。 6)核定资金预算。

2. 询价: 1)选择询价对象,询问价格。

2)整理报价资料,选择议价对象。 3. 比价、议价:1)经成本分析后,研拟底价,设定议价目标。

2)决定采购条件(向厂商详细说明品名、规格、品质要求、数量、扣款规定、交货期、地点、付款办法等) 3)其他厂商价格是否较低。 4)考虑价格上涨下跌因素。 5)估算运费、保险费及关税。 6)核对付款条件。 7)比较交货期限。

4. 评估: 1)同规格产品宜有几家供应商询价、比价、议价。 2)是否为信誉良好的生产厂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f42ef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