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

2022-07-03 12:0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欢迎阅读!
下册,工作计划,语文教学,年级

XXX中学 2020 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科目 项目

指导思想

语文 年级 初三

执教 XXX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2017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标,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3、立足教情学情,和其他学科通力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学科培尖推中补差,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本届初三学生X班共36人,语文基础不怎么扎实,部分学生不注重学科知识积累,知识面窄,学科成绩滞步不前;部分学生学业底子不错,但学习习惯不好,作业不耐心,读书缺乏思考,敷衍了事,盲目自信。还有个别学生出现消极的思想状况,比如我不想读书了,搞不搞好复习无所谓。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优秀率虽有提高,但仍需要继续奋进。及格人数下降,急需要找对症结,迎头赶上。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课外阅读丢分严重,课内基础知识巩固差。这种现象的形成应引起本学期的反思和重视。 在内容上,九年级下册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语法知识(补白);附录等。阅读部分包含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措施

1、知识目标

从课文的学习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掌握阅读题的审题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 掌握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散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构思模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变换写法;学会读书,懂得鉴赏文学作品方法。 3、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的感情,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4中考目标

优秀率达到10%,及格率达到7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语文个体差异大,分析摸透学情,分层次进行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2分析历年中考试题,研读中考说明》摸清考题导向。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辅导资料精心筛选。

3、抓好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训练,尽心设计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名著导读训练,重视语文知识的全面积累。

4、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描绘身边事物的习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一些小练笔,引导学生训练合适于自己的一种作文风格,定期推荐一些美文佳句、名言警句。


教学进度

5、以课文教学为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多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表达技巧。课内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训练相结合,总结出一些规律供学生参考使用。

6、重视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人手一本积累本,归类收集,随时积累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鉴赏的能力。

7、分册复习查漏补缺,生字词的辨认书写,诗文背诵默写将是落实的重点。 8、套题训练主要解决题型分析和答题技巧应对上。

9、优化作业查、批方式,记录作业情况,一日一公布,一周一评比,做好教学落实。

备注

1--5

完成九年级(下)第一、二、三与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1、语言积累专题(一):汉字认读、书写、 词语运用



6(第一2、语言积累专题(二):句子仿写、续写,古诗文默写 轮) 3、语言积累专题(三):病句修改、标点使用、修辞等

4、作文训练指导(一)

7

1、语言积累专题(四):名著阅读、信息概括、拟写标题广告口

语交际、实践探究

2、语言积累专题(五):综合性学习

3、文言文复习专题(一):七、八年级课内重点课阅读 4、作文训练指导(二)

8 1、文言文复习专题(二):九年级课内文言文阅读

2、文言文复习专题(三):实词词法归类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文言文复习专题(四):虚词归类复习



9 10

1、文言文复习专题(五):重点字词、文言句子翻译复习 2、文言文复习专题(六):文言知识整合 1、现代文复习专题(二):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2、现代文复习专题(二):论说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3、作文训练指导(三) 综合训练(12套)







11-15作文训练 二轮) 16--17 (第三

1、查漏补缺,难点复习




轮) 18

教学评价 教学研讨



1中考考前指导



过程性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考试评价包括课前检测、周检测以及模拟考、毕业会考。

中考考标、考试趋向、往年中考题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00c6e4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