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2022-07-03 16:3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欢迎阅读!
环境监测,采样,措施,现场,质量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环保问题不再是几个政府部门的工作,而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就被逐渐地突显出来,根据环境监测得出来的数据判断生态环境情况的好坏,采取具体的解决方法。环境监测数据是科学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环境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生态环境改革方向也从抓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转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而环境监测的现场采样环节,对最终的监测数据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文章重点就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环境监测措施已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的过程比较复杂,其中包含的环节很多,并且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由于多个环节相互关联的原因,一旦个别环节出现检测误差,就会对整体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控制所采样本的质量,避免其对监测结果产生人为误差和影响。

1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意义

在进行现场采样的时候,通常会受到时间、地点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所采取的样品能够达到环境监测的要求,在采集时要注意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如果不具备此两种特性,那么不管实验室的人员多专业、操作多规范,检测出来的结果也不能代表检测目标的真实情况,不具备任何参考意义,对掌握环境的实际情形也没有任何作用,现场采样的结果决定了环境监测的结果,所以在进行现场采样的时候,要对采样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确保所采样品真实有效。如果不重视对采样工作的监管,可能会导致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产生混乱,影响监测结果。在我们现行的环境监测体系中,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要具有一致性,在采样时尽可能避免发生错误。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目前主要包括现场勘察、设计、布点、现场采样、保存样本、实验、分析、研究以及评价等,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在采样环节发生问题,那么后续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2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影响因素 2.1前期准备因素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前需要做足各项准备工作,如监测方案的制定、现场监测方法的确定、现场采样设备的选型以及监测人员的采样业务培训等,此外采样前的监测断面布设、监测点位设置以及设备工况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的现场采样质量和效果。 2.2组织机构因素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实行的国家、省市县(区)四级监测管理机制,不同层级的环境监测部门承担着不同的监测职责,即便是同一监测机构内设的不同监测小组也各自承担着相应的监测职责,也需要一定数量和专业的监测人员。但从环境监测的现场质量控制来看,基层监测机构由于人员编制有限,重监测业务开展,缺少专职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现象较为普遍,质量内控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直


接会影响到环境监测的现场采样质量。 2.3采样技术因素

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及规范中推荐了相应的采样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也会直接对采样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溶液吸收法、注射器采样法等均是废气样品采集的常用方法,但若选用注射器采样法进行废气样品采集时,所获取的样品不宜过久保存,应及时对样品进行分析,防止应放置时间过久而影响到分析效果。

3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制定严密的监测计划

提高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先要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监测计划。在进行环境监测前,首先要明确此次环境监测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监测任务,进一步明确环境监测任务的来源、监测地点、联系人、监测的主要项目、监测任务完成时间、负责人、环境监测目标说明等内容。通过明确这些内容,科学合理的布置环境监测任务,使环境监测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控制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其次针对不同的环境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其中包括环境监测内容、监测标准、现场采样仪器设备、采样样品保存与运输、现场采样记录、监测监督管理办法及采样人员的安排等,合理的监测方案可以避免现场采样出现随意性与自由性,进而提高了现场采样的质量;最后要做好意外补救措施。尽管做了很严密的监测计划,但是在现场采样和环境监测活动中还可能出现其他问题,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影响现场采样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意外补救措施,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现场采样的质量。 3.2做好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准备工作

良好的准备工作会使环境监测工作事半功倍,所以做好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准备工作,不仅可以保证现场采样的质量,还可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在现场采样工作开始前,要先确定现场采样工作的负责人,明确本次环境监测活动的目的与要求,确认现场采样点位设置合理性,确定环境监测方案的可实施性。采样人员还要检查现场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所用药品试剂是否齐全有效,采样数量、点位设置等是否符合要求。现场采样的工作人员要了解采样点位周围环境,熟悉采样方法,现场采样样品的保存与运输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做好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准备工作,保证现场采样的质量。 3.3优化现场采样流程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要定期对现场采样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监测前后校对、抽空,定期检定、保证各类传感器在有效期内,并进行记录,作为环境监测设备使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并且要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有效的避免因为环境监测设备对现场采样的结果造成的影响。在现场采样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场采样样品进行分类处理,使样品避免出现生物理化以及化学变化,造成对现场采样样品的破坏。在现场采样后,采样人员应该对样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添加固定剂,以此保证样品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记录,固定剂要有固定的密封箱,酸碱存放区域隔开,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吸管,采集完一批样品后更换,以防交叉污染,固定剂也要每月更换一次,运输过程样品的存放要与空的容器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要求避光的必须存放在阴暗处,要求低温保


存的要放在冰箱,保证样品成分的优化保存,样品采集后立即送回样品室,根据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每个项目分析前最长可保存时间,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在现场工作开始之前,就要安排好样品的运输工作,以防延误。 3.4提升监测人员素质水平

环境监测中工作人员的职业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高低都将对监测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首先要加强采样人员的职业专业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经验丰富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授课,并定期组织考试,以此加强采样人员的理论职业专业技能;其次加强采样人员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选择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带新进的采样人员的方式,帮助采样人员熟悉工作流程,提高采样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采样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以及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可以定期组织纠正现场采样以及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活动,帮助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提高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场采样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环境监测最初的步骤,也是决定环境监测结果的重要基础,所以监测机构要从上至下重视现场采样工作,加强对其的质量控制,从监测设备、人员和流程等各个方面细化环境监测工作,让环境监测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仲晓倩,倪蕾,郑雯倩.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监测的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7):139-141.

[2]廉树成,苗万强.环境监测采样注意事项[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43(02):16-1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441a4f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