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工人无家可归者的社会学研究

2024-01-23 16:30: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流浪工人无家可归者的社会学研究》,欢迎阅读!
无家可归者,社会学,工人,流浪,研究

流浪工人无家可归者的社会学研究

对流浪乞讨人员施行救助,为建设和谐城市和增强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救助管理站作为一个对街上流浪乞讨人员施行救助的特殊政府机构,在救助工作中占领主导地位,对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国务院于 2003 年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在实行过程中将老旧落后的收容遣送站转变为新型的救助管理站,旨在不伤害流浪乞讨者自尊的前提下进行救助工作,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工作也从此进入了以“无偿、自愿”为管理原则的新时期。 2012 12 25 日召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1.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收容遣送站已经成功转型为救助管理站,是要具体落实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的政策,即成功解决中国庞大的流浪乞讨人群的基本生活问题,体现社会和政府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和照顾政策,需要用事实以及数据来证明。据民政部公布的2012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统计,截至 2012 年年末,全国共有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单位 2031 个,床位 10 万张,其中救助管理站 1770 个,床位 9万张。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276.6 万人次,其中在站救助约 2,281,000人次,不在站救助约为 485,000


人次。救助站只是提供短暂的救助服务,即临时救助,并未对流浪乞讨人员提供解决生计问题的长期之计。只有经济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地提高,才能有效地减少流浪乞讨人员的数量、改善流浪乞讨人员生活质量,而这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当前,政府制度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关怀,救助管理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作用,助管理站运作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整合,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长效机制的实施,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幸福中国中就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54c515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