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古诗词:杨万里《夏夜追凉》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2-09-09 07: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夏天的古诗词:杨万里《夏夜追凉》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万里,古诗词,夏夜,赏析,原文



夏天的古诗词:杨万里《夏夜追凉》原文翻译

及赏析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旧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译文

夏天的中午,天气酷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翻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凉爽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安静的凉意吧? 赏析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画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动听的虫吟,以及悄然伫立的身影。

首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炎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




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而因夜里天热的原因,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明月”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这样,“独立”的目的,应当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第三句是对四周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楚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实、微小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凉》诗亦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虽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微凉”不过因静而生。人们通常说“心静自凉”,其理相若。因此,范诗实可与这首诗参读。 明显静中生凉正是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假如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风”联系在一起。陈衍《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有意直到最终,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擅长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消失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提醒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




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也许这就是《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651f0e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