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暴力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2023-03-21 18:2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校园暴力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欢迎阅读!
青少年,身心,暴力,影响,校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校园暴力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作者:唐毓韩

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12

【摘要】:青少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处在特殊的心理及生理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校园暴力的发生,将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不断探索校园暴力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对引导青少年心身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暴力 青少年 身心发展 影响

校园暴力是每一个阶段均存在的校园欺凌现象,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者多次恶意的向另一方通过网络、肢体及语言上实施暴力欺负及侮辱行为,造成另一方的身体心理或者财产受到损损害的事件。青少年阶段,学生的心身发育还未成熟,解决事情的能力欠佳,因此极易出现校园暴力事件,对对青少年身心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1、我国青少年校园暴力的现状

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整体的教育质量,同时还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2015 6 月我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发布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151月至20155月期间共计媒体报告的数十起校园暴力事件中,青少年参与者占整体参与人数的32.8%,而初中生的占比则大42.9%,校园暴力频发且呈现出低龄化,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常情况下采取学校采取的是教育管理及道德教育,同时对施暴学生进行相关的惩罚教育,以抑制校园暴力的发生,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这些行为进行惩治。 2、校园暴力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2.1影响正确道德观的养成

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无论是暴力实施的青少年还是被欺凌的青少年,均可能因为暴力事件影响其正确道德观的形成,首先暴力实施的青少年中,多数青少年出现暴力倾向或者暴力行为均与其家庭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发现,在使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家庭中,青少年施暴的占比仅为15%,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家庭,其青少年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概率达35.2%,表明了家庭暴力对青少年解决问题方面的错误引导作用,在校园生活中,当与同学发生摩擦与矛盾时,其受到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极易采取过激的方式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增加校园暴力的发生。同时很多家长存在护短现象,当青少年出现施暴行为时,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与教育,而是帮其找借口为其开脱,使其道德观出现变差,不仅严重伤害被害人的心理健康,同时对施暴青少年的正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道德观建立造成严重的影响。被欺凌的青少年方面,如果被同学欺凌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安抚与公平的对待,则极易诱发了报复心理,同时造成其道德观的扭曲,因此需要学校与家长在及时处理其身体伤害时,及时安抚被欺凌青少年的心理。 2.2对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影响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阶段,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均还处于逐步形成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的事情对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具体重要的影响,这个阶段出现的暴力现象,无论是网络、肢体及语言上实施暴力欺负及侮辱行为,其中存在的奢靡之风及腐败风气均对青少年的三观形成产生冲击。相关调查报道指出,近几年我国各地青少年的自杀率与过去相比逐年上升,自杀人群的年龄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发生率上升,心理研究者指出这与青少年受到的心身压力、学习压力的不正确的三观有关,校园暴力事件同时受到社会风气和青少年自身特点共同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及青少年自身的共同纠正,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2.3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属于一个较为突出的叛逆时期,这个阶段普遍存在心理承受力差、心理状态波动大等现象。且青少年阶段的处理事情与解决事情是能力欠缺,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热衷于独立思考。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加上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高期望,很容易出现片面甚至极端的思想与行为。同时青少年在遇到事情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爱模仿、易冲动且充满好奇心,极易容易情绪化,将朋友义气作为道德准则,因此在遇到问题时,盲目追求刺激而引发群体冲突。还有部分青年人生理发展特点突出,同时法律意识及生命意识薄弱,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不承担法律责任,这种不正确认知的存在敦促一些青少年在处理问题时,变得极端化与情绪化,使小矛盾得不到妥善处理,最终导致严重的不良学校暴力。 3、小结

青少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又处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阶段。他们的文化消费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差,但是在现今信息量大爆炸社会环境中,他们接触高碳艺术作品的机会大大增加。大多数艺术生产者都将

消费能力强、有经济基础的群体作为自己影视作品的假想受众,而长时间不考虑对于青少年群体的负面作用。所以,高碳化影视作品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却又十分棘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段贞锋,徐雪元.论青少年校园暴力侵权现象的治理[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24-2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盛发军.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J].甘肃教育201622):40.

3】方鸿志,张小悦.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5):115-118.

4】卜卫.从人权角度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认识[J].人权,201605):18-2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74c28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