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

2022-07-14 13:0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芣苢》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欢迎阅读!
文言,选择题,赏析,现象

芣苢/《诗经.周南》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 【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薄言采之 :靠近 B.薄言捋之 :从茎上成把地握取 C.多博村酤劳苦辛 :通“沽”,买酒 D.赋诗怜汝足精神 :可怜,表同情 【解析】B 正确 A.薄:助词,无实义。C.酣:酒。D.怜:怜爱,表喜爱。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采采芣苢 采采:茂盛的样子 B.薄言掇之掇:拾取,摘取 C.多博村酤劳苦辛博:求取 D.赋诗怜汝足精神赋:吟诵 【解析】D“赋诗”意为作诗。 3、下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D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B.欲收/新麦//陈谷 C.三夜/阴霪//场圃 D.多博/村酤/劳苦/ 【解析】D 正确断句为:多博/村酤//苦辛。 4、下列加点的词语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 A.三夜阴霪败场圃 B.一竿晴日舞比邻 C.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D.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解析】A “败”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均无活用现象。 5、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棵一棵地拾,


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路辛苦,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身负沉重的压迫。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律等方面,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解析】B 不正确。 B项,“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错 误。此时这些妇女的心情是快乐的。 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C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东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艺”

C“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

D苏辙,字子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之兄。苏轼,字子瞻。他们的父亲是苏洵。 【解析】C无误 A项“东周”应为“西周”B项“六艺”应为“六义”D项“之兄”应为“之弟” 二、默写: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2、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三、简答: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91cdab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f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