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2022-08-08 05:06: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为人民服务,反思,教学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走进"议论文之门"的一座界碑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吴飞飞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9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文章论点鲜亮,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让学生感受议论文表达方式的好材料。但是学生对课文的背景了解过少,而且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是无趣的,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吧! 一、打破预期、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有激发学生"我想"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前一天晚上我让学生预习课文,并尝试背诵。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会背了吗?"孩子们面面相觑,面露难色,在我意料之中,我劝慰道:"同学们别紧急也别可怕,为什么这一课不简单背诵出来呢?因为这课同学们还没理解。"接着故作神奇地说:"今日我将引导你们理解课文内容,并保证只要你们专心听讲,努力思索,两堂课下来,个个都能流利地背诵课文!"孩子们虽布满疑惑,但学习兴趣倒是被激发出来了!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

我们以前学习的许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今日我们学的

1


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别,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学习这篇议论文,有个规律,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都是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或者难点。只要你把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同学们依据这个规律开头自读课文并查找每一段的关键句,我再引导他们提炼关键词。这样抓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一篇几百字的文章,我们归纳提炼为几个主要观点,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

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教学时,我先扮演毛主席发表演讲: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日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我的话讲完了,感谢大家。学生听后,都笑了,好玩且不详细的演讲让学生印象深刻,论文只提出论点,不进行论述是不详细的。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绽开地说、详细地说、深入地说的呢?这是我们下面要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

我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让大家认真读文,看看主席究竟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很快明白引用司马迁的话是引用名人名言,名人名言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传诵,所以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然后具体解释了什么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什么样的死是轻于鸿毛的,而这里又用了对比的方法,

2


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主席引用了名言、对比的方法之后,还举了张思德的例子来证明观点,毛主席就是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讲得特别清晰,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其实毛主席在叙述其他方面的时候,同样把意思讲得特别清晰、精确和全面,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特别紧密,同学们仿照刚才的方法自由研读第三、四自然段,并进行汇报交流。

对每一个自然段进行具体分析后,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了解了课文是怎么说理的,我把一些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的意义司马迁人民利益法西斯剥削人民……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关键词果真很顺当就背诵出了第二自然段。

整堂课脉络比较清楚、层次清晰,学生学得还算比较轻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后,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改善的地方:课前没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课文时有些难度。由于学生对于历史方面的学问还比较欠缺,所以在联系时代背景创设情境教学时,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没调动起来。今后教学中要多为学生供应历史学问的教学,鼓舞学生课余多读有关历史方面的课外书,把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学问。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a920d0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