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子及中国的面子文化

2023-02-28 16:24: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面子及中国的面子文化》,欢迎阅读!
面子,中国,文化

要:面子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人的面子情结源远流长甚至形成了独特的面子文化,影响着人们的面子心理也调节着社会行为和关系。面子文化的形成既与自然条件有关,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它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的特点,并对个人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互动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面子;中国人;面子文化

一、面子的内涵 (一)国外面子概念的研究

面子的内涵是多元化的,多维化的,多层次的。许多西方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面子的内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比如西方研究面子的代表学者戈夫曼提出面子指在特定的社会交往中,个人成功地获得其向他人声讨的同时也使他人认为他应该获得的社会正向价值,它是一种以被认可的社会属性加以描画的自我意象。戈夫曼提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强调了社会交换和自我、他人的认同。美国人类学家布朗和列文森在沿用戈夫曼的面子概念的同时,提出了对修辞学界、语用学界和社会语言学界影响重大的面子理论,他们认为面子可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正面面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他的愿望受人顺从,他的自我形象被人欣赏和赞许。负面面子指的是社会成员希望其行动不被人干涉,即具有行动的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凡是有违交际者这种自由愿望的言语行为就是对交际者负面面子的侵犯。其强调个人行动的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代表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sepener-oatey 则从面子和身份的关系分析建立了关系管理模型,认为“面子与身份都与个体本身的一些特征有关,只不过前者通常与一些受到社会积极评价的个体特征或特性相联系,而后者不仅包括社会积极评价的个体特征或特性,还包括那些受到负面评价或执行评价的那些个人特征或特性。4此外sepener-oatey在分析日常生活交际情景中涉及的面子时还第一次使用了“面子敏感因素”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把面子定义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当的行为及社会赞许中获得。“失去面子”则是由于没能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至于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许或认可。

(二)国内面子概念的研究

中西方对面子概念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国内很多学者都在西方面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定义。最早给面子以明确定义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胡先缙女士。她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区分了“脸”与“面子”的概念。“脸”是“社会对个人道德品格的信心”“面子”是“人从社会成就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看得见的成就的承认。‘面子’代表在中国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仰赖于外界环境。

金耀基以胡氏面子概念为平台,把面子分为“社会性的面”(胡氏定义中的“面子”)和“道德性的面”(胡氏定义中的“脸”“社会性的面”是社会赋予个人的,“除非他的行为证明(社会赋予的面子)是实至名归,否则社会可以收回给予他的面子。”而且“社会性的面”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就没有社会性的面子;“道德性的面子”是人人可拥有的,至少有普遍拥有的潜能,它是“团体对一个具有道德声誉的人的尊敬”。翟学伟认为,面子是已形成的心理及行为在他人心目中产生的序列地位,也就是心理地位。面子偏向互动双方所处的关系状况,是一种心理地位。 二、中国人的脸与面

中国有句俗话“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中国人有一种普遍爱面子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中国,面子观念受中国儒家文化尤其是“礼”“德”思想的影响,反过来面子又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与社会生活。正如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一文中指出,“面子、命运和恩典”是统治中国的三女神, 而面子比命运、恩典更具有势力。林语堂先生把面子看做是凌驾于命


运之上的影响中国的势力,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嗜面如命、死要面子的情结。

在中国历史上死要面子的典型当属楚霸王项羽。项羽一直想的都是如何衣锦还乡,好去光耀门楣给家门争光,让自己更有面子。岂料与刘邦争王战败,项羽觉得自己打了败仗丢了脸面,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曾叱咤风云的一代霸王竟凄然自刎乌江。即便是鲁迅笔下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阿q也发明了“精神胜利法”在自己的面子和尊严遭到践踏时,自我防御维护自己的面子。这种死要面子的心理鲁迅先生认为不过是一种虚伪的道德观,他称之为“面子主义”显然鲁迅先生对此持消极批判的态度。诚然,面子束缚了中国人的心理,导致很多人不惜讲排场摆阔打肿脸充胖子,甚至因抹不开面子做出些违心的事情。但是也正因为中国人爱面子才使得中国人顾惜面子讲情面、重人情、讲礼节、尊崇礼尚往来。 三、面子文化

中国人的面子情结受儒家文化尤其是“礼”“德”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面子文化。尽管国内外的学者都以中西方文化为基础对面子做出了各自的定义,但是面子的内涵却难以简单的用几句话概况。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不难发现,他们对面子及面子文化的内涵逃不开心理学和社会学两个视角。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b97cc261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