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放牛》教案3

2022-12-30 05:0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放牛》教案3》,欢迎阅读!
放牛,教案

《小放牛》教案3

《小放牛》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演唱京剧折子戏感受京剧唱腔。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京剧折子对与河北民歌《小放牛》,初步了解中国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相互借鉴融合的关系,感受京剧兼收并蓄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京剧与地方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材分析:

京剧折子戏中运用了唱、念做、舞形式来表达叙述的故事。

学生心理分析:

初一的学生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与启发,才能调动他们脑海里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并与音乐之外其它学科知识有所联系。更好理解把握作品。

重点:

感受京剧折子戏与民歌间的不同点。

难点:

运用对比方式来体会京剧折子戏与民歌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具:

教材、钢琴、音响(课件)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随着教师弹奏音乐学生走进教室。 师生问好

上行音阶:教师指挥手势起立 师节奏:x. x x x 生节奏:xx xx ox x 二、复习。

发声练习与气息训练(声音位置,讲解要点) 三、导入。

听一首歌曲,你知道它属于哪种体裁的歌曲吗?(情境导入,引导发问,产生对民歌文

1 / 3


《小放牛》教案3

化深入学习的渴望) 四、教授新课。

刚才我们听到是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一个唱段片段。 1、作品简介。

《小放牛》是一出儿童及青少年专场演出中必不可少的优秀剧目,以唱、念、做、舞的形式来表现叙说的故事。 《小放牛》背景材料】

在古老的赵州桥面上,能清晰看见几道车压形成的小沟壑,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话说当年张果老、柴王爷、赵匡胤过桥时,因毛驴载重过大,留下了几个深深的驴蹄印。柴王推的独轮车超重,车轮子在桥面轧了一道深沟。赵匡胤拉车用力过猛,柴王爷右脚一滑。跪在桥面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膝盖印。在桥的拱顶东侧底面,鲁班用力托桥身时,留下来一只大手印,并誉为赵州第一胜景。 后来,京剧《小放牛》里这样唱道:

女:赵州石桥什幺人修?玉石栏杆什幺人留?什幺人骑驴桥上走?什幺人推车轧了一道沟……

男:赵州石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2、思考题:(复听)

在这段京剧折子戏中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唱腔上有什么特点?

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对唱,唱段上则运用了小花旦,小生唱腔。 3、随琴唱片段旋律(出示旋律) 4音乐常识: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种类:

分五大类即民歌、民族民间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等五大类。 反复记号:Φ

5、聆听河北民歌《小放牛》

1)分析歌曲:《小放牛》是民间舞剧《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这首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四二拍,一段体,五声徵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与同头换尾)。音调明快流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河北民歌。 2)问题: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df42fb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