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鉴赏练习(解析版)

2024-02-02 04:48:4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潼关》鉴赏练习(解析版)》,欢迎阅读!
潼关,鉴赏,解析,练习

《潼关》鉴赏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潼关》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高云簇拥着古城,正面描写出了雄关之高耸险峻。 B.第二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C“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的巍峨险峻。 D第四句刻画出了秦岭山脉冲破一切束缚的情态,营造出雄浑奔放的意境。 【答案】 1A 【分析】

A.“正面描写”错误,应是“侧面烘托”。故选A

2.下列对《潼关》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僵卧孤村”又遇风雨大作,他因此而悲叹。 B.甲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有因果关系。 C.乙诗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D.两首诗都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答案】A 【分析】

A.“因此而悲叹”错误。“僵卧”和“孤村”写出了年迈的诗人在一个风雨夜僵直躺在床上凄凉、孤寂的处境。“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故选A

3.下列对《潼关》诗句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终古高云簇此城”,写高山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B.第二句“秋风吹散马蹄声”,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显出孤城的荒凉与落寞。

C.第三句“河流大野犹嫌束”,写“河流大野”,说其“犹嫌”拘束,其实是写其奔腾、壮阔。

D.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

1


也不知何谓平坦。 答案:B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正确理解。

B.“秋风吹散马蹄声”,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豪迈奔放。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马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并不是“显出孤城的荒凉与落寞”,故选B 4.下列对《潼关》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但能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B.这首绝句奔放雄健,意蕴深厚,有一般豪迈之气。

C.这首诗运用了对偶、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语言生动形象。 D.这首诗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视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听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创造了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美感。 【答案】D 【分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正确赏析。

D.“不但以视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听觉形象”“创造了画面的静态”理解错误。“终古高云簇此城”,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是静态画面。紧接着,第二句“秋风吹散马蹄声”,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所以“秋风吹散马蹄声”,创造了诗人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的动态画面,是听觉形象。故选D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e9ae67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