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谥号的由来

2022-07-16 20:09: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隋炀帝”谥号的由来》,欢迎阅读!
隋炀帝,谥号,由来

“隋炀帝”谥号的由来



隋炀帝谥号的由来



人们习惯称杨广为隋炀帝,好像天生就该这么叫。其实“炀帝”是谥号,死后才会有的。而且“炀”字并不是一个好词,《周书·谥法》说:“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把这个字用在杨广身上,等于为他做了个好色无礼,背信弃义,欺压百姓的鉴定。说到这个谥号的来由,和隋炀帝的几次迁葬很有些关系。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十日夜,原是炀帝亲信的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利用骁果部队的思乡心理,胁迫他们发动了一场兵变。在这场变乱中,他们的手腕极为残忍,先杀害了炀帝十六岁的孙子燕王杨倓和十二岁的少子赵王杨杲。十一日缢死了炀帝。同时被害的有炀帝的弟弟蜀王杨秀和七个儿子、炀帝的二子杨日柬和两个儿子,凡隋氏宗室、外戚,无少长皆死,株连了一大片。未参加兵变的众多大臣如虞世基、裴蕴、来护儿等及其亲属部下,一时均被杀害。就是这一批被炀帝指为名和利都达到极点的人,制造了这一惨剧。

炀帝死后,动乱中无法收殓,与他相伴了三十五年的萧后与宫人一起,只好以漆板床合为小棺,将炀帝和赵王杨杲同殡于江都宫西院的流珠堂。十余天后,宇文化及一行掠夺了江南的船只,掳了萧后等从运河北返。

在这之前,即大业十三年(617)十一月,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在群雄并起中起兵攻入长安,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是为恭帝,遥尊在江都的炀帝为太上皇,事实上已废弃了炀帝。次年三月炀帝被弑,李渊在长安得到消息,对这位姨表兄的死,“哭之恸”。这年五月,恭帝“禅位”于李渊,隋亡,大唐建立,改元为武德。这年八月,李渊准留驻江都的郡守陈稜之请,粗备天子的仪卫,将炀帝的棺材移至成象殿,换了考究的棺木重新装殓,据说“发敛之始,容貌若生,众咸异之。”改葬于江都宫西的吴公台下。皇帝安葬,总要有个谥号,同年九月,唐高祖追谥杨广为“炀帝”。这个谥号虽然不美,却是以前朝的正宗皇帝来对待的,隋炀帝的称呼自此产生和定型。如果称他曾经有过的谥号明皇帝(隋明帝)或庙号世祖,人们会不知道指的是哪家皇帝。

武德二年六月,正式下诏改葬炀帝及其子孙,但因江都为李子通所占,未能实行,直到武德五年(622)八月,全国基本平定,才正式改葬于扬州雷塘。唐太宗时萧后死,又特将灵柩移


至扬州与炀帝合葬,或许可以使他们欣慰于地下了。隋炀帝陵之名流传至今。

如何全面评价隋炀帝,是一个复杂且有待深入的问题。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发动兵变,数了隋炀帝一大堆罪状,但炀帝死后的一些反应,却又不得不令人深思。上面提到李渊得到炀帝死讯后,“哭之恸”,并且说:“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尽管他后来追谥杨广为“炀”,这里表现的感情色彩还是很浓的。又如群雄中窦建德,声称:“吾为隋民,隋为吾君,今宇文化及弑逆,是吾仇也,吾不可以不讨!”发兵擒杀了宇文化及其一伙,谒见萧后时称臣,为炀帝发丧,“素服哭炀帝尽哀”。李密以劲卒良马协助窦建德击溃宇文化及的十来万叛军,在阵前当面斥责宇文化及:“主上失德,不能死谏,反行弑逆,天所不容。”这些人都是隋末义军中的重量级人物,竟然对炀帝之死有如此的表现,这是今天研究隋炀帝不能不加以考量的。

历史也有开玩笑的一面。开皇九年(589)隋朝灭陈立有大功的年轻统帅晋王杨广,将陈后主等一大批俘虏押往长安。隋朝廷对这位亡国之君以礼相待,把他养了起来。陈后主在隋朝活了十五年,604年病死于洛阳。这年隋文帝死,杨广即位,追封陈后主为长城县公,赠大将军的虚衔,赐谥号曰“炀”。后主荒淫无度,昏庸不堪,这个“炀”字对他是适合的。杨广万万没有想到,死后也会得到这个同样的谥号,和陈后主相提并论,并且比陈后主叫得响,这是巧合,是误会,还是嘲讽,留待后人去体味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ea1017a9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