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名词解释

2023-02-24 13:2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概念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质的心理特征;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4.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5.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6.情境言语:是指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的言语形式;

7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8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9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0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 休止,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 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1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 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

12.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 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13自然教育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顺应 人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方式, 儿童得不到自由的发展;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 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

14恩物:恩物gift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 则.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15.情商: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 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 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16幼儿的完整学习: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 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17.整个教学法: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善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用的教材以故事或自然为中心或出发点,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方法;但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故 事或材料都是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18.创造性游戏: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 ,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19.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 游戏音乐游戏;62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20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 名儿

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 的含义: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21.综合性原则: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 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 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22启蒙性原则: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 展打下初步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启蒙教育,也即开发蒙昧状态的教育,俗话叫“开 窍”;

23.直观形象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 ,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 教学目标;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

24教育活动游戏化: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 玩的天性,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25.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 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 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26.角色扮演法: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 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 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27.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 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8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 面发;这里指出个体不仅应保持身体健康,而且应保持心理健康;

29“提前开始”计划:美国著名的“提前开始”计划HeadStartProgram,就是面向有 色人种和贫穷的白人家庭中的孩子进行的,其宗旨就在于向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促使他们 和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0.中期目标: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 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1.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 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32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 些目,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 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33.完整儿童: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问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34.幼儿园环境: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 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 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 游戏的全部空间;

35.分离焦虑:“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 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36幼儿常规: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 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37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 存.展所必需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01d0a9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