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物理知识的诗句

2022-08-15 09:1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含物理知识的诗句》,欢迎阅读!
诗句,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的诗句----原来诗句可以这样理解的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是声源振动产生的(钟敲产生钟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到客船)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精美文档

1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9.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二、古诗中的物质变化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F.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析:此题将物质的变化与古诗词的含意结合起来,考查同学们对物质变化的理解。使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这种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试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判断的前提是理解古诗词的含意。从每句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发生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蜡烛成灰”“爆竹”“爆炸”“浑不怕”“留清白”“烧不尽”等,而“梨花开”“铁杵成针”只是形状、大小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这道题联系生活实际,帮我们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在辨别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赏析古诗词,是否别有风味



精美文档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2dd404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