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苏秦张仪说魏王》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2023-11-29 14:36: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战国策 苏秦张仪说魏王》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欢迎阅读!
张仪,苏秦,战国策,译文,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套,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B. 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C. 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D. 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B. 苍头,仆役以青巾作头饰,故称“苍头”。也指以青头巾裹头兵卒。文中指后者。 C. 河外,春秋至战国,“河外”意义多有不同,可分别指黄河之南、西,与河内相对。 D. 东藩的“藩”与《过秦论》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藩”均译为“边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晓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这实际上也是另一个刀光剑影的战场。

B. 在说明魏国实力的同时,苏秦又列举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众多事例,还劝谏魏王不要听信那些谗臣的邪说。

C. 同是合纵,在苏秦看来必能形成抗衡强秦的联盟和战略,在张仪看来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终究会成为一盘散沙,导致魏国最先灭亡。

D. 面对苏秦和张仪的游说,魏王左右摇摆,从中既可见苏秦和张仪的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也可见魏王缺乏主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

2)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

14. 苏秦和张仪分别前往游说魏王,二者游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0. B 句意:事奉秦国一定得割让土地送上人质,因此军队还没用上而国家的元气已经亏损了。如果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意见,六国合纵相亲,齐心合力,就一定不会遭受强秦的侵犯。

“割地效质”是并列短语,在文中都做“事秦”的谓语,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在句首,表示结果,其前应断开,排除A “专心并立”是说“六国”的做法,故中间不能断开;“则”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C

故选B

11. D D.两个“藩”意思不同,“东藩”的“藩”指藩国,“藩篱”的“藩”意为篱笆,指边界。句意:我愿意做秦国东方的藩臣/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12. C C.“终究会成为一盘散沙”表述有误。根据“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可知,节选内容中张仪只是假设合纵的通道断绝会将魏国陷入危险之中,而没有谈到会成一盘散沙的结局。

13. 1)如今竟然有意面向西侍奉秦国,我私下里替大王惭愧。

2)而您却想依靠欺诈虚伪、变化无常的苏秦的小策略,这明显是不可能成功的。 14. 苏秦立足于六国合从,侧重论述魏国具有实力雄厚、人口资源丰富、战斗力强悍等优势,目的在于积极引导魏王树立信心,鼓舞其斗志,从而促使其与秦国抗衡。

张仪立足于秦国连横,侧重论述魏国具有势单力薄、遭周边国家觊觎、地理上处于“四分五裂”的位置等劣势,目的在于威胁恐吓魏王,瓦解其斗志,从而迫使其事奉秦国。

参考译文:

苏秦为了赵国合纵游说魏襄王道:“大王的国土,土地纵横千里。地方名义上虽然狭小,但房屋田舍十分密集,甚至没有放牧牛马的地方。人民众多,车马成群,日夜奔驰,络绎不绝,其声势和三军士兵相比没有什么区别。我私下里估计,大王的国力不亚于楚国。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君主,如今竟有意投向西方服侍秦国,我心里替大王惭愧。我听说越王勾践靠三千残兵败将,在干隧擒获了夫差;周武王也仅有三千士兵,三百辆战车,在牧野杀死了商纣王。难道是他们士兵多吗?实在是因为他们能振奋自己的雄威啊!如今我听说大王的兵力,常备军二十万,青布裹头的士兵二十万,精兵二十万,勤杂部队十万,还有六百辆战车,五千匹战马。这肯定远远超过越王勾践和武王的力量!如今您却迫于谗臣的邪说,想要臣服于秦国。事奉秦国一定得割让土地送上人质,因此军队还没用上而国家的元气已经亏损了。果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意见,六国合纵相亲,齐心合力,就一定不会遭受强秦的侵犯。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进献愚计,呈上盟约,听凭大王诏令。”魏王说:“我没有才能,以前从未听过这样高明的指教。现在您以赵王的诏令来教导我,我愿意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排。

张仪为了秦国连横,劝说魏襄王道:“梁地方圆不满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地势四下平坦,四通八达,没有名川大山的险阻。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那齐国就会进攻你们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赵国就会由北面来进攻你们;不和韩国联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你们西面;不和楚国亲善,那南面就会危险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而您却想依靠欺诈虚伪、反复无常的苏秦所残留的计策,这明显不可能成功。如果大王不臣服于秦国,秦国将发兵进攻河外,那么合纵的通道就断绝了。合纵的通道一断,那么大王的国家再想不危险就不可能了。再有,秦国若是挟制韩国来攻打魏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48a76a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