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白朴-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2022-07-23 18:1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曲 白朴-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欢迎阅读!
万户侯,元曲,烟波,识字,人间

白朴-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一、生平简介

白朴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本隩州人,后徙居真定,故或谓真定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A.D.1226),卒年不详,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A.D.1291(时作者六十六岁),还有词作留世,此后事迹则无可考,不能确定其卒年和寿考。或据《 籁集》<水龙吟>词序云:「丙午(A.D.1306)秋,到维扬,途中值两甚快然。」而谓白朴八十一岁时尚健在。

白朴父亲白华,字文举,号寓斋,仕金枢密院判官,《金史》有传。白朴七岁遭逢壬辰之乱。次年,金亡,白华奔宋,朴随诗人元好问北渡,战乱中母亲为蒙军所夺,遂寄养于大诗人元好问,好问待之如子,元白二家本为中州世契,其情谊是从唐代元稹、白居易时就建立起来的,世代以来投合无间,两家子弟亦常举长庆故事,以诗文相往来。朴为元好问之通家侄,而亲炙之,謦欬谈笑,都能默记,遂养成不同于流俗之深厚古典文学根基,进而流现于文学作品中,成为后进中的翘楚,呈展大家之风范。元好问曾为朴诗曰「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又曰「通家吾 未老,倚杖望高轩。」对白朴之器重与肯定,可见一斑。

白朴幼经离乱,仓惶间失去慈母,心中悒郁无欢,常有满目山川之叹,金亡后更郁郁不乐,又觉得短促人生不须隐居避世以自高其节,亦不愿为求功名利禄而劳役自己,于是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文章,以求自适,元世祖中统年间,中书右丞相史天泽大力荐举白朴,均「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薄如也」。曾有<瑞鹤仙>词云:「百年孤坟,日就衰残,麋鹿难驯,金镳纵好,志在长林丰草间。」短短数语,其性情志趣已现。

二、作品

白朴幼经战乱,而后一生过着优游不仕的闲居生活,交往者多当时的公卿名流,亦与当时之歌妓、勾栏艺人有密切往来,其一生所度,乃是典型名士派之生活,并且在元好问与白华的教养下,涵育成渊博之学问,与高尚之志操,文学上所表现的是醇雅疏爽之文辞与不随流俗的气韵特质,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或加上王实甫与乔吉而为元杂剧六大家。其实,除杂剧外,白朴之词与散曲成就亦甚高,兹分述如下: (一)词

《四库提要》评白朴之词「清隽婉逸,音惬韵谐,可与张炎玉田词相匹,以制曲掩其词名,故沉晦者越数百年。」故知朴之词当与张炎齐等,音谐意隽,受元好问古典文学之影响颇深。因词名过盛而掩了光芒,天籁集二百篇本为词集,今人唐圭璋《全金元词》中收其词一O四首。刘大杰评其词云:「他的生活严正,品格很高,在他的词里,透露出故国禾黍之悲,如<石州慺>云:「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钦恨吞声哭。岁暮意如?怯秋风茅屋"」其思想感情,表现甚明。 (二)散曲

白朴的散曲作品中约存小令三十余首,套数二首,颇为俊逸有神,若论其风格则豪放、清丽皆有,而以清丽为多,任讷在《散曲概论》,称朴为豪放之尤者,而朱权之《太和正音谱》评其「如鹏抟九霄,风骨磊磈,词源滂沛」,此二者皆归之为豪放派,而郑振铎《中国则言》:『他的散曲俊逸有神,小令尤为清隽。』罗锦堂之《中国散曲史》亦将白朴列为清丽一派,云「所作散曲,多清俊飘逸,朗朗可喜。」此又归为清丽之列。据王忠林师云「豪放作品一共只有九首,不到全部散曲的四分之一,其余三十一首都可归清丽一派。」「一读到他的散曲,则知其中更包 含着豪放、俊爽、秀美诸点,其成就高出剧曲之上。」

罗锦堂先生云:「他生活严肃,品格很高,因为曾受着元遗山的熏陶,得有古典文学深厚的根基,所以散曲多清俊飘逸、朗朗可喜。」虽不同于关汉卿清新活泼的野气,却也构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接着我们从其散曲之内容、意境、技巧来分类,探讨其散曲。 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戏曲奠基人。关汉卿出生于「医户」家庭,其祖上世代为官,他本人曾任太医院尹。关汉卿幼年勤奋好学,过目成诵,善诗赋。县试名列榜首,后赴中都应试,因考官作梗不第。从此认清官场腐败,不屑仕途。约元成宗元贞年间,只身移居大都(今北京),与杂剧作家白朴、赵子祥等组织领导了杂剧作家团体——玉京书会,结交了杂剧作家杨显之、费君祥、梁退之,散曲作家王和卿,著名杂剧女艺人朱帘秀等。元人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元人周德清把他与马志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盛行的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表演基础上,吸收了「诸宫调」的唱词结构而形成的,而关汉卿正是这一新发展关键性的创造人之一。关汉卿和历代多数著名的文人一样,生前并不怎么得意,他长期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熟悉他们的生活,同情他们的遭遇,于是就用戏曲来反映他们的痛苦不平,歌颂他们的聪明才智。



1


关汉卿一生所作杂剧60余部,现仅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七部。作品中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多个普通妇女的典型形象,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也赞美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和反抗意识。在关汉卿的笔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组成了灿烂夺目的画廊,流传至今而不朽。习惯上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和《拜月亭》,作为关汉卿剧作的代表。这四本剧,有悲剧,有喜剧,有英雄,有儿女,的确有一定代表性,显示了作家思想深度及伟大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的杂剧反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面,对元代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同时,关汉卿作为一个有多方面艺术修养和丰富舞台艺术实践经验的戏剧家,很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并充分注意到了剧本的演出效果。在他笔下的大多数人物都个性鲜明、血肉饱满。关汉卿不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性格,而且还非常善于通过细致深入的内心描写来提示人物的性格。他对故事的剪裁,人物的集中塑造,戏剧的冲突和高潮,场景的变换和完整结构,都表现了他的匠心独运,而词曲语言的「当行本色」,尤为后世评论家所乐道。他非常善于吸收和提炼生活中生气蓬勃的语言,用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他在运用语言上十分重视语言的个性化,或豪放,或典雅,或通俗,或妩媚,都按照人物的性格,运用得十分簋切,自然。 关汉卿还写有不少散曲和套曲,保存到现在的,有套曲十二套,小令三十五首。他的散曲不如杂剧成就高,从题材范围来说也远不如杂剧广泛,绝大多数是抒写离愁别恨,也有些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个性的自我表白。

关汉卿毕生致力于戏剧事业。在当时,他是戏剧界的光辉旗帜,以至于人们把与他差不多同时期的著名杂剧作家高文秀称为「小汉卿」,又把比他稍晚一些的南方戏剧作家沉和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戏剧界的地位和影响。他在剧本中所塑造的各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写作剧本的楷模。其中,《窦娥冤》早在一百多年前已译成法文,流传海外。

(1) 元曲成就:以杂剧名世,是元代杂剧的奠基者;其散曲创作亦佳,风格不一,写情、设景均独树一格。 (2) 王国维《宋元戏曲》「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3) 贾仲明《录鬼簿》挽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二)国学常识-曲

小令-只用一曲(如词之小令,句中可加衬字)

散曲 只有曲(无科白) 套数-合一宫调诸曲为一套者(散套、套曲)

杂剧(北)(元) 曲(歌词) 戏曲 科(动作) 传奇(南)(明清) 白(对话)

1. 散曲

曲由词转变而来,一称「词余」

北曲韵只有平、上、去,而无入声。至于入声分别归于平、上、去三声之中。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一书,以为规范。

小令单独一阕,形式与词相似,惟可以加衬字。



1. 2. 3. 4. 5. 套数合一宫调中数曲牌,相联贯而成为一套。 每套必有尾声,以表示全套乐曲已成一阕。

连续第一支曲之曲牌,北曲称么篇,南曲称前腔。 全套首尾须一韵到底。 没有科白。





元代散曲,前期表现北方文学直率的精神,质朴自然,以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为代表。后期则吸取了南方文学的含蓄雕琢,步入风雅典丽,以乔吉、张可久为代表。 1.豪放朴实派-马致远为代表 2.清丽俊逸派-张可久为代表 曲坛宗匠:张可久

元曲(散曲)双璧:张可久、乔吉

2. 戏曲

1. 杂剧盛行于元

2




























2. 杂剧之兴,远溯于周之巫觋歌舞 主要是唱词,加杂「宾白」及「科」,唱出「曲文」,演成故事。「宾白」是说白,「科」是动作)

1. 每本四折是通例,四折即四场。每折之曲文用套数一套,一韵到底。视剧情需要,得加「楔子」,置于全剧之首或在折与折之间。 2. 均由一人独唱。

3. 每本都有题目、正名,写在全剧之末,如马致远<汉宫秋>,题目:沉黑江明妃青冢恨。正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元杂剧最著名的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曲(杂剧)四大家: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1. 明代传奇即改良之南戏 2. 传奇盛行于明、清

1. 杂剧每本四折,而传奇不限,甚至四五十出。 2. 每出不限宫调,且可换韵。

3. 传奇不限独唱,可以对唱、合唱。 4. 每剧之首,必有「家门」,或称「开场」,或「开场始末」,例由末或副末唱词两阕,表明作者编剧用意及剧情概况。 1. 传奇最早之杰作为:荆(荆钗记)、刘(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后与高明之<琵琶记>合称五大传奇。

2. 晚明最著名之传奇作家:汤显祖,作<还魂记(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称为「玉茗堂四梦」 3. 清代作家有:李渔<笠翁十种曲>;「南洪北孔」: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

3. 散曲、剧曲比较





科白曲 只有曲, 无科白 只有曲, 无科白

盛行于元 盛行于元

盛行时期



只用一曲,如词之小令,但句中可加衬字

人称叶儿 又称散套、

合一宫调诸曲为一套,自成首尾



大抵每本四折,每折换一宫调,一韵到底,

又称北曲

四折之中,由首至尾一人独唱

大抵十余出以至数十出,可换韵,不限独唱,

又称南曲

可对唱,亦可合唱

有科、白、曲 盛行于元明 有科、白、曲 盛行于明清

4. 词、曲比较

名称

体制

句型

平仄

换韵

动作

音乐

内容

小令(令)58字以下

乐府、诗余、音分平仄,或进

中调(引、近)59-90

长短句、倚合乐 婉约为正格、豪放为变格



声、曲子调 去入 换韵

长调(慢)91字以上



散曲:小令、散套 北曲:平上去

乐府、词余 合乐 诙谐浅俗

剧曲:杂剧、传奇 南曲:平上去入 灵活







访





〈折桂令〉 张可久

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81c824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