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评课发言稿

2023-02-05 21:35: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评课发言稿》,欢迎阅读!
发言稿,广角,合理,安排,数学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评课发言

稿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xx老师执教的《合理安排时间》, 要是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来感受数学的魅力。李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当中,我们在课堂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通过什么活动什么方式获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在过程目标中教师选择“经历”“体验”两个反映数学活动水平的词语来指导课堂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实,学生获得的经验扎实。我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个人观课的感想:

1.于生活中提炼,让数学与生活相融合。

把现实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去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在这堂课上,李老师先后利用“给客人沏茶”、“烙饼”、“电脑游戏”、等生活情景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下探索交流,营造一种“亲切”的感受,进一步体验到了数学存在的价值,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始巧设悬念,以疑激学,把沏茶的所有环节步骤加在一起,要用14分钟,而引导全体学生通过学具摆一摆,发现只用11分钟就能完成所有事情。此时教师利用矛盾冲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得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初步感知同时做就能节省很多时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2、于难点处操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通过设计“烙饼”的方案,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先说一说烙饼的步骤,再通过自主用学具摆一摆三张饼的烙饼方案,填一填表格,学生在汇报时出现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同时烙12号饼的正面,同时烙12号饼的反面,然后烙3号饼的正面,再烙其反面。用时12分钟。第二种方案是:先烙12号饼的正面,再烙1号饼的反面,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用时9钟。李老师在此巧妙地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去“烙饼”,给所有学生做示范讲解,指导学生再在学习卡上自主改正三张饼最佳烙饼方案。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李老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出123张饼的`最优烙饼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在在小组内共同探究4张到10张饼的最佳烙饼方法。可以说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运筹思想的作用,问题情境


具有现实性,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学生积极性高,主动参与设计活动,更有利于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完成事情如何安排达到最优化 ,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于冲突处点拨,体现优化思想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李老师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自然的涌现出很多新奇的想法,通过自我经历,自觉生成,自我发现近一步体验到怎样叫做合理安排,体验运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沏茶事情一共需要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当一件一件做需14分,几件事同时做则只需11分,初步意识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体现优化思想。其次,烙饼时6张饼出现了两种最优方法,可以按三张饼最优方法烙两次,用时18分钟,也可以按两张饼最优方法烙三次,用时也是18分钟。在这,李老师没有生硬的直接给出学生选择哪种方案,而是在此发问:“时间一样时,想一想怎么烙更方便”,一下子把学生从理性的数学课堂又还原成有滋有味的生活化课堂,让学生感受到选择按两张饼最优方法烙三次更合理方便。再次,在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4张饼到10张饼的最佳烙饼方案时,李老师顺势而导,“前面的方案没有填完,学生的时间已经算出来了,有什么规律吗?”通过这一个小小的追问,一下子把张数×每面烙的时间=所求饼数的烙饼总时间(一张饼除外)的结论引那时出来了。整个烙饼过程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渗透优化思想,学会最大利用资源。可以说正好符合了新课标提出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bf14c9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