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看创新的培养

2022-12-10 02:26: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看创新的培养》,欢迎阅读!
诺贝尔奖,获得者,培养,创新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看创新的培养

总结世界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功者之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创新。以说,获诺贝尔奖(以下简称诺奖)是创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实现的。高素质的人才给人类创造巨大的财富,改变世界,使之焕然一新。那么人类就需要培养这种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一、培养创新的思维

获诺奖的刘易斯道出了心里话——必须培养创新的思维。要想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有探索精神。剑桥大学800多年来办学思想:探测、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新精神。注重培养融会贯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社会学家。剑桥大学截止2005年约产生了75位受人尊重的诺奖获得者。要想有探索精神,必须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善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



德国杰出的科学家海森堡在大学二年级时(21岁),随导师索末菲去听刚获诺奖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演讲。演讲中,海森堡初生牛犊不怕虎,提了几个深刻问题。为此,玻尔在演讲后邀海森堡外出散步,继续讨论,后又邀请海森堡去哥本哈根工作一段时间,并让他住在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现名玻尔研究所)的阁楼上,而玻尔一家当时也住在邻近的一座小楼内。4年后,海森堡成为20世纪继相对论后第二个最伟大的创造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又过6年,他以造量子力学独获1932物理诺奖,时年31岁。正是由于海森堡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勇于提问、勇于探索、勇于争论、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才使他无止境地探索,走向获诺奖的道路。



要想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培养人们运用推演法(演绎法)和归纳法的结合。诺奖成功者杨振宁教授在提到自己如何创新时说,他当年在联大学习了推演法是数学推演到物理的方法,后来跟美国老师泰勒学到归纳法,渐渐了解到他的思考方法的好处。因为,归纳法的起点是物理现象,不易陷入形式化的泥坑。看来,他的创造性思维是推演法同归纳法的结合法。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法。推演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由一般原理到个别结论的推理方法。克思反对两种方法的绝对化。



归纳法离不开推演法,因为,归纳法是从搜集大量经验材料始,在搜集材料过程中,须有某种理论为指导,因而推演法在起作用,推演法的推理规定着归纳活动的目的和方向性;同时,对已搜集到的材料归纳整理,也须按归纳推理的逻辑规律进行,所以,须受已知的一般理论为指导。这表明,没有推演法便无法归纳;归纳的结论也不是充分可靠的,还靠推演补充、修正,推演帮助归纳法克服




自身的片面性、表面性。



二、培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是诺奖成功者培养创新的路子。在学校老师让学生开阔眼界,鼓励学生广泛了解世界难题,增强动手、脑的本领,使学生学习不受材料的束缚,灵活地应用新颖的材料,是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的良方。



据了解,世界上哪个获诺奖者都是与实践离不开的。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前人的实践和自身的实践。创设诺奖的诺贝尔发明电灯证明离开实践就寸步难行;居里一家两代人获三项诺奖离不开实验室和自然科学实践。看来获诺奖的无一个是离开社会实践而成功的。光有书本知识,离开社会实践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德国获物理学诺奖的赫伯特·克勒默Herbert Kroemer在实践中一直致力于研究半导体设备,他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因为对现代信息技术所做的基础性贡献,特别是他们发明的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芯片),比别人提前20年的眼光,他们三人共享2000年诺奖。获诺奖的崔琦,从1968年起,被美国贝尔实验室录取从事研究工作。正是在这里和施默特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1982年)1998年共获物理诺奖。揭开人类嗅觉之谜的获医学诺奖(2004年)的美国理查德·阿克塞尔始终在实验的第一线工作研究,在他获诺奖后,说:希望自己今后能在试验室里付出更大的努力,设法解决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三、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获诺奖者)的思想基础。诺贝尔本人获得355项发明专利成果奖,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构成的文化创新的诺奖精神双具备的体现。科学精神是指人们研究自然、社会思维知识及方法,人文是指人的各种文化精神文明(包括德育)的素质。



斯坦福大学校长戈哈·卡斯坡在中国北大百年校庆时说: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应学一点人文科学知识,使人文教育渗透到自然科学教育中,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



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具备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社会学家的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c8c5ea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